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毛泽东推崇的明开国谋臣朱升 ——话说休西“十里三贤人”(之二)

来源:黄山日报 2017-08-18 15:11   https://www.yybnet.net/

□陈平民

再说说深得毛泽东推崇的明朝开国谋臣朱升。

朱升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而且是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进呈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策,因深得毛泽东推崇,而名闻天下。

朱升(1299—1370),幼名社祐,字允升,号枫林,又号枫林病叟、隆隐老人、墨庄主人,休宁回溪人,后迁歙县石门。他为明开国重要谋臣,有帏幄之功,《明史》有传。生于元大德三年十月初九日,卒于明洪武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享年七十二岁。

唐广明年间(880—881),有朱涔者,字山陵,号师古,为避“黄巢之乱”由姑苏迁歙之黄墩,为新安朱氏始祖。朱涔生四子:珉、瓌、璋、,长子复迁金陵,余三子均留居新安。古徽州一府六县之朱氏,基本均为其后。朱,字鼎臣,号黄墩主人,又号鬲山居士。曾奉命平定黄巢,唐广明元年(880)敕授马步都总管兼宣歙讨击使,筑室居歙之黄墩。光启元年(887)制授勇卫将军江南招讨使,龙纪元年(889)除江南观察讨击使,大顺三年(890)除勇卫将军兼宣歙观察使,景福元年(892)制封银青光禄大夫大宪御史爵,授江南领将歙州开国亭英侯,食邑五千户。七十五岁隐居休宁鬲山。后梁乾化元年(911)卒葬鬲山(夫人余氏、陈氏葬黄墩)。生五子:逢、远、通、达、迁,分别号春、满、园、林、秀。

休宁回溪朱氏始迁祖为朱达,字邦显,号林。朱升为朱达十六世孙(亦即朱涔第十八世孙)。朱升的祖父、父亲均为乡里秀才,半儒半农,耕读传家。朱升的母亲汪氏为休宁回岭人,与元儒汪师鲁同族,是大家闺秀。朱升在《汪山长师善复堂铭》中说“师鲁以作文属甥升也”,他将汪师鲁以母舅辈视之。

朱升这个人,一生在勤奋读书著述中度过。《明史·朱升传》说他“自幼力学,至老不倦”。《新安文献志·朱学士升传》中说他“幼师乡贡进士陈栎,剖撃问难,多所发明。栎深器之”。朱升师从陈栎先生,年方十七岁,而陈定宇先生年逾花甲,时在休西珰溪课馆。朱升在《勤有堂记》中说“升事(陈栎)先生二十余年”,意为他从拜师陈栎以后,直到陈栎八十三岁去世时,始终将陈栎当作恩师。朱升年幼时也有两位启蒙老师,一是江敏求先生,二是金斋谕先生。

江敏求是休宁汊口人,曾在回溪设馆授徒,朱升八岁至十一岁拜其门下。后转休宁海阳金斋谕馆求学,十二岁时因金先生年迈高卧才离开。十四岁时,父亲去世,守孝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帮母亲做些家务。师从陈栎时,朱升已是十七岁的青年。十九岁时经陈栎推荐,他在县学考上秀才。二十岁时,与年方十六岁的歙县石门陈氏婚配。元至元三年(1343),四十四岁的朱升得知资中(今四川资阳县)东湖书院山长、著名理学家黄泽(字楚望)先生从四川到九江湓浦(今九江市郊)讲学,四方学子云集,他特邀好友赵汸(字子常,号东山,休宁龙源人)一同徒步前往游学。元至元四年(1344)春归,讲学徽州府(歙县)紫阳书院。当年秋天,由州府推荐赴江浙行省杭州参加乡试,考中第二名举人即登乡贡进士。这年冬季,母亲汪氏去世。

作为教育家,朱升先后从事过民间教育和官办教育,从教早,场合多,教龄长。他十九岁在县学考上秀才之后,便回故里开馆授徒,伴以农耕,继承父业。从学黄楚望先生归来,即在郡城官办的紫阳书院讲学。四十七岁时,在藤溪开馆讲学,四十九岁时应休宁县令唐棣(子华)之请,出任县办商山书院山长。天命之年,被礼部授池州路儒学正。次年,他离开商山书院回藤溪开馆讲学,并主云溪程氏馆。第二年正式离开家乡去池州路赴任。他任池州路儒学正时间不长,只有几年时间,但业绩斐然,正如《新安文献志·朱学士开传》所说:当时,池州路儒“学之田岁收入富于他学,而官吏蠹食之,弟子员日仅一饭,教养无方,师生解体。开始至,则举吴文正公澄鼠牛之谕,会出入,整斋厨,去弊病。晨兴讲授,以身示法,江南北学者云集”。因淮甸兵乱,社会动荡不安,他在五十三岁那年辞去池州路儒学正回到家乡,并由休宁回溪隐居歙县石门开馆授徒,“而所居僻在穷山,虽避兵奔窜,而往往闭户著书不辍”(见《新安文献志·朱学士升传》)。五十七至五十九岁,他先后在郑庄、珰溪开馆讲学。他在珰溪馆时,为避兵乱,有时只好躲在山头上,靠门生送饭度日。即便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仍然坚持为门生编写教材。难能可贵的是,他日后已为朱元璋重要谋臣,于六十二岁那年,紫阳书院请他来参加一个书会,他不仅亲自到会,而且将自己编定的《小四书》(即南宋人方逢辰著《名物蒙求》、宋人程端蒙著《性理字训》、他恩师元儒陈栎著《历代蒙求》、宋人黄继善著《史学提要》四本书的合编本),提供紫阳书院刊刻,作为童生基本教材。

朱升是由元入明以后对新安理学有拯衰起微贡献的大家。他十分重视读书,于六经尤其看重,认为“圣人之道载于六经,六经之旨明于传注”,因此欲求“圣人之道”离不开读经。他说“读书不可无注解”,对先圣的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易》等等,他都做了“旁注”。他经注的内容既融合诸家之说,也有其独到的见解。总体而言,朱升的学术倾向与同乡先辈如出一辙,不杂异说,深得程朱之学精髓。无怪乎康永韶在《枫林像赞》中称朱升:“质乎其朴,形乎其愚。道明孔孟,学继程朱。故其经纶之才,赞翊之功,咸得以施为。噫?斯人也,无负于天地之所生,无负于圣贤之所期,无负于斯世,无负于斯时也欤!”吴鼎在《赠归新安诗》中写道“紫阳道统接河南,又得枫林继述完。一脉真传今即古,千年秘学易而难”,将朱升视为明初新安理学的嫡传之人,名副其实。

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升辞去池州路儒学正,隐居歙县石门,讲学授徒,不复出仕元朝。五年后,到了至正十七年(1357),他已年近花甲,朱元璋部队下徽州,经邓愈推荐,朱升应召,进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见重于朱元璋,被“聘侍军门,出入帏幄”。此后,朱升助朱元璋克饶州,下处州,捣江州,特别是在鄱阳大战中大败陈友谅,建立了卓著功勋。蒙朱升进呈的“九字策”,朱元璋在南征北战十余年中巩固基础,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终于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建立了明王朝,都于南京。朱升被征召入京,先后被授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翰林院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成为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臣。朱元璋有诗赞扬朱升:“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在另一则诰封中又赞扬朱升:“才佐帝业,学本国师;文注子经,武贯韬略。眷我同宗之老,实为耆哲之英。”朱升六十多岁在故里建楼时,朱元璋亲笔题“梅花初月”匾赐之。

朱升七十一岁时以年迈和“祭扫祖莹”为由辞官归里,朱元璋感其功德,意欲重封,但朱升执意退隐。这次退隐,他没有回休宁老家,也没有去原隐居地歙县石门,而是“偕夫人涉江沂淮抵东海转西溪而筑室于南龙港庄”。这个“南龙港庄”,就是今苏北盐城的北龙港镇。朱升隐退的次年就病逝了,墓葬时没有公开墓主身份,后世子孙一直作乡间祖坟祭扫。如今的朱升墓位于盐都区北龙港镇南龙巷庄东首文曲沟北侧,其墓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原墓为圆锥形土丘,高5.5米,底径10.5米,占地一百多平方米。1999年6月,盐都人民政府将该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初,朱氏后人集资十万元将墓重新修造。重修的朱升墓高7.2米,寓意朱升享年七十二岁,墓地直径13.7米,寓意朱升1370年去世,墓碑总高度为5.8米,寓意朱升58周岁时向朱元璋进“九字策”,墓碑主体为汉白玉,寓意朱升一生淡泊名利。墓碑正面刻“明翰林院大学士朱升之墓”字样,背面刻有朱升生平300多字。

毛泽东对朱升的政治、军事才能推崇备至,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借鉴、弘扬朱升的“九字策”精髓,号召全国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成了那一特定时期中国的最高国策。

新闻推荐

文明黄山精彩故事微电影大赛助力全民创城

□记者汪嫒晨刊讯为配合黄山市文明创建工作,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黄山市文化部门4月份面向社会启动了“文明黄山精彩故事”黄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微电影大赛征集活动。8月14日,记者从市文化委广...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扶贫车间进山村2017-08-11 14:34
猜你喜欢:
评论:( 毛泽东推崇的明开国谋臣朱升 ——话说休西“十里三贤人”(之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