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殷元元
最美不过秋天。秋,是收获的季节,行走在“中国休闲养生之都”休宁县,一路见证全域旅游日渐成熟的轨迹。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县纳入统计的主要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6.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7.4万元;其中齐云山景区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47.6万元。成绩的背后,是休宁县按照“理念围绕旅游变,产业围绕旅游办,城镇围绕旅游建,各业围绕旅游干”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形成了以齐云山为中心,以周边乡村旅游点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从点状旅游向面状旅游进行辐射,高扬起“大众旅游”的风帆。
“十一”前夕,全新的齐云山游客集散中心全面建成并对外迎客。该集散中心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占地约22亩,建筑面积6644平方米,集游客售票大厅、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广场及其他旅游服务功能等于一体,它的建成开放极大地提升完善了齐云山旅游服务功能。而山脚下,紧邻游客集散中心的华东地区首创的户外“自由家”项目,从今年7月建成内测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度假体验。该项目通过个性化产品研发,将树屋、木屋、帐篷、集装箱建筑、房车、户外活动、小品等露营地元素整合起来,形成了以户外体验为特色,以住宿和游玩为核心服务的营地景区,成为黄山市旅游的新业态。
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首次发布“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集中对一批最佳景区、优秀旅行社、优秀导游、优秀旅游工作人员和文明游客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对假日期间不良旅游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及不文明游客进行了曝光。安徽省有9个景区、黄山市有两个景区上了“红榜”,齐云山位列其中。
古称“白岳”的齐云山,是休宁旅游的龙头。为打造好、建设好这块旅游文化品牌,该县着力整合齐云山及其周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引进祥源投资集团进驻齐云山,并凝聚全县力量,共同推进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同时紧紧围绕“国际文旅游憩目的地”发展定位,深度推进项目的实施和建设,逐步完成生态文化旅游区转型升级,带动全县旅游步入发展“快车道”。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齐云山累计投资12.4亿元,同比“十一五”增长近20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景区、中国宜居城镇、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全国最具文化创意旅游景区、全国户外运动年度最佳目的地奖、安徽省森林旅游示范景区等10多项“金子”般的荣誉称号,有效地提升了齐云山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向往度,景区游客接待量大幅攀升。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齐云山接待国内外游客38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9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69%、325%。
祥源小镇项目、月华新索道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展示中心、精品客栈、善水街、酒店公寓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全面建设中,2016年将陆续建成开放……今年,借助黄山市实施特色小镇建设的东风,齐云山新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步履铿锵,在产业规划上做好“加减法”,另辟蹊径发展特色旅游,推动山上、山下、山前、山后一体化发展。此外,齐云山还在规划夜游小镇项目,丰富夜间观光旅游这一个性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统筹、融合,全力打造‘三养文化\’旅游度假产品,形成‘文化传播+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的旅游产业链,集合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旅游目的地,确保\‘十三五’末实现年旅游接待超500万人、旅游直接收入突破10亿元目标。”祥源控股集团董事长俞发祥的话语掷地有声。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0日,休宁县东临溪镇汊口村80岁退休老人姚华亮在自己家中举办红军长征资料展,吸引了当地干群、学校师生等100余人前去观展。姚华亮家的堂前及三个房间里都布满了他多方收集而来...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