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他也是一名收藏家,他叫程道德。多年以来,程教授先后助力了家乡建成状元博物馆、清代科举文化馆,举办“学人风范”展等,为弘扬地方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6年7月,程道德荣登“中国好人榜”。
2005年的一天,北京一处简朴的餐馆,安徽省黄山市休宁籍在京人士恳谈会正在举行。突然,一位拄着拐棍的老先生登台,他语调坚定地说道:“我们家乡是状元县,历史上出了十九个文武状元,这何等了得!假如状元县能够把状元博物馆建起来,我承诺,将捐出收藏的科举文物,作为状元博物馆的展品。”说着,他示人拿上来一包用宣纸包着的东西,打开,“今天,我捐出第一批,一共八件。”一幅幅清代状元的捷报映入大家的眼帘。
这位老人正是程道德,程老先生的“一诺”正契合了当时休宁县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于是,在各方努力下,休宁县状元博物馆顺利建成,成为状元古县的文化地标,展示徽州文化和状元文化的窗口。后来,程老先生又陆续捐出数十份珍贵的藏品。
2010年初春,休宁县委书记带队赴京拜访程道德,请他为状元博物馆建设出谋划策。程老先生当即承诺要将自己私藏的清代科举文物悉数捐出,全力支持休宁县文化事业建设,很快双方就在休宁新建“清代科举文化馆”达成一致共识。同年,休宁县工作人员从老先生手中接过了185件珍贵的清代科举文物。
2015年,时值孔子诞辰2566周年和新文化运动100周年,黄山市政协准备编撰《徽州乡村纪事》大型图书,向程道德先生约稿。程道德承诺说:“我手头还有几大系列的藏品,如果有可能,就回到家乡办一个专题展览吧。”一个诺言直接促成了当年的《学人风范——中国近现代大学校长遗墨展》。这个展览囊括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百余所中国高校二百余名校长之翰墨,也是程道德老先生35年呕心沥血寻访的文化藏品。
为了这样的文化抢救和保护事业,程道德同老伴节衣缩食数十年,几乎耗尽了毕生心血和财力。如今,年过八旬的程道德老先生依然奔走在保护和发扬家乡文化事业的道路上。
据中国文明网报道
新闻推荐
休宁民警雨中冒险救出3岁女孩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