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玲琳
9月天气转凉,休宁县山斗乡的农民程树生又辗转来到医院治疗,从小就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他体质孱弱,生活起居要靠父母及家人照顾,如今已经49岁的他仍旧需要85岁的老父亲照顾才能正常生活。程树生说,如果不是完成了遗体捐赠的手续,他这辈子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
2015年11月,期盼了20多年的程树生终于在该县红十字会成功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完成了自己的愿望。49年来,呼吸困难、无法长时间走路等一直困扰着程树生,更别提自力更生和生活自理了,所以从小他就被父母时刻精心呵护着。即便如此,程树生说自己从小并不快乐,因为罕见的法乐四联症,他无法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快乐嬉戏和上学,也无法从事稍微有些强度的行走和体力活动。但他并没有消沉,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看书来磨练心性,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淡然地看待这一切,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抱怨不幸,而是积极地面对生活带给自己的一切,在有限的生命里,过好每一天,他说这也是对家人最大的安慰。
“从小就觉得活着没什么意义,直到20多岁我看电视里有遗体捐赠的事情,突然觉得自己还是有价值所在的,可以捐赠自己的遗体作医学研究。”程树生说,20多岁时经常往返医院,当时他被医院里很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和那些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所触动,加上媒体上宣传的遗体捐赠,于是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遗体和身体其他健康的器官捐赠出来,给那些需要的人,让自己的人生也有些价值。
但是,当时他的这一想法立马遭到了母亲的反对,使得程树生没有办法前往寻找医院或者红十字会组织办理捐赠手续,但这样的想法一直藏在他的心里,从未放弃过。
2015年3月,程树生再次来到屯溪入院治疗,在市人民医院他获取了具体办理捐赠手续的方式方法,当时他的母亲已经过世,84岁的父亲也理解儿子这种行为,使得程树生遗体捐赠的手续办理得十分顺利,同年10月,他与安徽医科大学遗体(器官)接收中心签署了接收协议,百年之后,程树生的遗体将捐献给祖国的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医学事业,并用自己的器官去接力生命,同年11月,他领到了遗体捐赠卡。
手续办完后,程树生十分开心,他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他说先天的心脏疾病随时会夺去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遗体和器官随时准备献给医学事业和有需求的人。
新闻推荐
近日,休宁县鹤城乡鄣源村村民方庆余夫妇高兴地向游客出售家里的“土货”。连日来,整治后的休宁县鹤城乡鄣源“宋旧村落”迎来一拨拨游客,他们走“甘岭古道”、游“进士故里”等景观,给当地村民带...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