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
政策宣讲
走村入户
生态和谐■ 记者 程向阳 樊成柱 汪悦 李晓洁 文/摄
大 业
作为黄山市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月潭水库的建设影响面大、触及各方的利益多。但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个人利益需要服从大局利益,局部利益需要支持整体利益。为了大月潭,有不支持的声音,但更多的是和谐之声。
A雨中,陈霞乡迴溪村的村民宋有良和往常一样,凝望着对岸的风景,眼神中透出无尽的不舍,还有一丝无奈。
1959年,还是孩童的宋有良就亲眼看见工作人员来测量土地.对那段历史,宋有良历历在目,“那时候有十多个人,用手工尺子量的,量好就在地上画红线,说要建月潭水库。”今年70岁的宋有良是土生土长的迴溪人,他指着河对岸密布的房子告诉我们,那时候河两岸几乎没有房子,现在都盖满了。
宋有良的儿子在浙江宁波打工,一年只回来一两次,平时宋有良就带着孙子呆在家里,今年11岁的孙子在迴溪小学上学,宋有良送完孩子就做点农活,闲下来就到村中桥头商店和其他村民“说说鳖”打发时光。由于月潭水库的建设启动,宋有良家想盖的新房子只能搁置,他和儿子、孙子一直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是五十年代建的,本来打算在老房子的地基上做新房,地都量好了,做新房的申请也交上去了,但村里就是没有通过。”
未来,宋有良计划着举家迁到县城去。他说,“国家做水库,那是国家的计划,我们作为一名老百姓要服从国家的安排。”话语中,宋有良的眼中充满期盼,尽量把我们的生活安排的妥当一些,让我们今后的生活能舒心一点就好。
与宋有良不同,村民洪振章家拿着儿子打工挣来的30多万在2011年盖起了400多平方的三层小楼,如今,76岁的洪振章一人守着这栋房子,顺带在一楼经营着一家小店。洪振章的儿子儿媳都在浙江永康打工,孙子在合肥上学。洪振章说,家里原来条件不好,在他28岁的时候老伴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儿子才4岁,洪振章一个人将儿子拉扯大,养猪、种田、缝缝补补都要做,既要当爹又要当妈。儿子也很懂事,之前做房子的30多万都是他外出务工从工资里一点一点省下来的。谈到之后的移民搬迁,洪振章眼中充满了无奈,“这个也没有办法,只希望政府能给我们安置一个好一点的地方。”
B “哟,您家还有跑步机呢!”走进村民朱红卫的家,随行的人都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声。三层小楼,450个平方,家具电器生活条件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一个不错的家庭。
朱红卫是小珰村的监委主任,五年前,他依靠自身的收入盖起了这幢3层小楼,谁知还没来得及享受,第二年他便得知了月潭水库工程的建设信息,顿时,失落和遗憾这两种复杂的情绪牵拌着朱红卫的心。要建水库了,这就意味着自己将面临着搬迁,现在居住的家将来会沉淹在水下。
家园没了,土地没了,这意味着自己一直赖以为生的收入来源也没了。现有的茶叶加工也无法继续发展,未来的生活成为了朱红卫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对呀,我可以发展旅游业啊!”采访中,朱红卫拍桌一想,何不依靠水库建设发展旅游呢?这个好点子让深思中的朱红卫容光焕发。
在小珰村,有这样一户人家,上到75岁的老人,下到6个月大的婴儿,全家八口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儿子没有地方住干脆搬了出去,正在上高中的孙女也觉得家中实在拥挤而寄宿学校,这就是金子安的家。
义务帮村民记帐是金子安的老年生活。初夏的中午,金子安还在帮村民打着茶叶账。坐在门边,手上拿着旧算盘,一边打一边记,桌子的一旁摞着不少旧报纸。村里人说:“这是咱村的文化人,退休前是村小的老师。”
金子安家的房子建于1995年,那时候他大儿子刚刚结婚,当教师的他拿出9千块钱的积蓄,又借了1万多元,才建了这幢房子。后来小儿子出世,他们兄弟俩又渐渐长大成家立业,这房子就住不下那么多人了。小儿子有了点积蓄之后就想着要盖新房子,地基刚刚打好,政府来人说要建水库了不能建,小儿子为此跑了乡政府多次,但大局已定,最后只好接受了这个现实。
金子安说,每到过年,孩子们都回来了,家中拥挤得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尽管如此,他仍旧对月潭水库的建设表示出了支持,“我是一名教师,为人师表要讲道理,月潭水库的建设是好事情,我们肯定要支持,也相信国家不会让老百姓吃亏,现在虽然住的挤一点,但相信会安置好的。”
C初夏的乡村,空气中飘来清草的香味。7月初的一个早晨,记者一行来到了休宁县陈霞乡回岭村余村,月潭办的“战地记者”谢聃告诉我们,今天村子里比过年还热闹!
果不其然,在开往老队部的乡道上,车辆停满了狭窄的路边,三五成群的村民们已经聚集在队部门口,一边叽里呱拉聊着天,一边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些“外地人”。
余村的老队部,是人民公社时代留下的产物,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产队队部,一个忙时用来开社员大会、村民办红白喜事,闲时用来置放农机茶具的地方。村民汪双全在提到它时,连连说:“这地方历史可老哩!所以今天的大事儿也得在这办!”
汪双全说的大事,是县月潭办政策法规组和乡干部今天要来和村民面对面,为月潭水库的拆迁安置答疑解惑。汪双全说这是老队部在1982年分田到户以后至今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选择集中安置的,人均建设费多少?”“月潭水库的搬迁移民安置依据是什么?”“月潭水库的移民一年补助多少钱?”村民们纷纷举手提问。随着现场气氛的逐渐热烈,村民们的声音也越来越杂,坐在后排的朱雪光觉得自己有些听不清楚了,他干脆站在了凳子上,伸出耳朵想听听明白。“我是在江苏打工的,原来都是一年才回来一次,这次是为了月潭水库搬迁特意赶回来的,这次回来了我就不走了,所以我得仔细听听安置的问题。”
陈霞乡乡长李立刚说,为把月潭水库征迁政策向库区村民讲明白,让库区的村民吃透政策,乡里开通了服务直通车,零距离、贴近心,做到政策的公开透明,家喻户晓,为顺利推进月潭水库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D在今年的两会上,市农工党黄山市委在一份提案中提交了《关于建设月潭水库的几点意见》。其中关于安置方面的有:“要借鉴外地一些同规模水库建设的相关做法和经验……建议月潭库区淹没线以上有耕地和林地的农户可以就近后靠安置。对后靠安置的,要提前做好安置点的选址论证、规划设计、征地平整等工作。对异地安置的,要根据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分类指导。外出务工和有各门手艺的家庭,可以采取无土安置……对于残疾、无劳动能力、无经济生活来源的老人,采取县、乡镇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方式安置。
提案还建议月潭水库在开工前做好淹没区地下和地面文物、古树名木、古民居、古桥、古墓等古建筑的普查、抢救性挖掘和迁移。市县勘察、规划、文物、水利、林业、住建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全力以赴,仔细探查,防止疏漏,避免因水库建设而造成各类文物湮灭。
提案中对加强月潭水库及周边水源地保护等也提出合理化建议。
E休宁县副县长、县月潭水库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县月潭办主任汪岩说:“月潭水库工程是黄山市历史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城镇用水,兼顾灌溉和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有效调控用水,削减洪峰,与下游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相结合,将提高黄山市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从25年一遇提高到50—100年一遇,可为黄山市城乡生活工业用水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可提高下游灌溉区的灌溉保证率;还可合理利用水力资源,向当地电网提供清洁能源。谈及月潭水库科学建设的问题,汪岩说:“我们会努力平衡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在政策原则范围之内尽量满足老百姓的要求,依法依规处理所有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完工。”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月潭水库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江说:“月潭水库建设从解决了黄山市中心城区防洪问题,又可以很好的解决黄山市城市供水问题,对保护和改善黄山市的水生态,发展旅游以及提升城市品味、促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将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科学施工。
新闻推荐
□汪红兴文/摄晨刊讯9月19日上午,笔者来到千年古村休宁县溪口镇晒袍滩村,远远就被一缕缕扑鼻的桂花香吸引。村民告诉笔者,该村茶园里两株500多年的古桂花树花开正艳,花香袭人,常有游客前来欣...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