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钟媛媛王丽华记者齐美义)在休宁县汪村镇,有个汪村中心小学田里教学点,多年以来只有一名学生、一名老师。虽然一位老师身兼数科,但教学质量一点不差。上学期期末考试,田里教学点考了全镇第一。现在,该教学点唯一的正式学生已升入二年级,该校又迎来两名学前班的孩子。
田里教学点并不简陋,这个教学点位于汪村镇田里村一条小河边,有栋2层教学楼,学校里电脑、电视、录音机、乒乓球台、阅览室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据刚调来的汪梦书老师介绍,田里教学点以前条件较差,这栋2层教学楼是后来盖的。
汪梦书1984年起担任汪村初级中学民办教师,1998年转正,一直在江村中心小学任教。今秋开学,由于田里教学点的韩永祥老师退休,他被抽调到田里。“孩子的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都是我一个人带。”有人质疑,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能否达到?汪老师说:“其实乡村的教育质量不差,今年期末考试,田里教学点考了全镇第一呢。”
田里教学点唯一一名小学生小文(化名)已经升入二年级。除他之外,该校新接收了两名学前班的孩子,也由汪梦书带,这个教学点也热闹了些。
据介绍,汪村中心小学除了校本部外,还有5个教学点,田里教学点人最少,仅一名学生。生源最多的连口教学点有学生11人,校本部有66名学生。平时,小文在田里教学点上课,遇到期中、期末考试,就到连口教学点去考试。
田里教学点承担着汪村镇田里、石屋坑、岭脚3个村1100多人口的小学教学任务,最多时有百余人上学。近几年,学生纷纷外流,只剩下岭脚村的小文。小文没有出远门读书,是因为父亲有腰椎间盘突出,奶奶身体也有恙。
汪村中心小学校长张建华一方面为这样的资源浪费而困惑,一方面为乡村生源严重流失而无奈。“我们会建议一些家长,让孩子到中心校来读,但也会尊重民意,像田里,哪怕只有一名学生,我们也会抽出老师去教,让山区孩子读书方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许梦源)“衣服收到啦,太谢谢你们了!”日,歙县叶岔村的吴大哥打来电话,告诉记者已收到本报寄送的爱心衣物。至此,上一批寄送的三包衣物全部顺利送达。上周,本报又分别为宿州、阜阳和黄山三地的...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