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殷骁
他定居北京,却心怀故乡;他是大学教授,也是收藏家;他为文物一掷千金在所不惜,而日常生活却安贫乐道。他就是黄山市休宁籍知名学者程道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北京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近日,程老因践诺捐出毕生藏品支持家乡建成博物馆,入选中央文明办7月份“中国好人榜”。
8月5日,记者来到休宁县状元博物馆。谈起程道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他的提议,博物馆很难在短期内兴建;没有他的无私捐赠,馆内藏品也不会如此丰富。而程道德的践诺之举,更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一诺”促成建博物馆之事。在2004年的休宁籍在京人士恳谈会上,程老说:“休宁是状元县,历史上出了19个文、武状元。假如能建起状元博物馆,我将捐出收藏的科举文物! ”程老的意见,引起休宁县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状元博物馆建设很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5年10月,博物馆一期落成。程道德欣慰之余,提出要把珍藏的200多件科举文物全部捐给家乡,是为“二诺”。老先生收藏的“宝贝”,丰富了状元博物馆专题展厅——清代科举文化馆的价值和内涵。当地人都称清代科举文化馆为“道德馆”。这个双关称谓,一来是为了铭记程老回馈家乡的赤子之心,二来也体现了乡亲们对他的敬重与爱戴。
去年,程道德又兑现诺言,拿出他珍藏的200多名名校校长手迹,在黄山市举办了 “中国近现代大学校长遗墨展”。一位黄山当地文史专家观赏之后,由衷地赞叹:程先生不仅是因为爱好和闲情逸致而收藏,他更多的是出于对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责任和使命。
记者徜徉在“道德馆”里,小到参考书,大到作为镇馆之宝的清光绪年间休宁籍状元黄思永的殿试卷,无不凝结着程老的心血。据状元博物馆副馆长李禄颖透露,坐拥藏世珍宝,程老和夫人汤蕉媛的日常生活却异常简朴。一次,县里打算招待程老和老伴,谁知他执意要去亲戚家吃饭。大家苦苦留住了他,老人又说:“县里条件还不宽裕,简单吃点,不要大操大办。”休宁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黄志强告诉记者,他们到程老家做客,结果连6个板凳都凑不齐,其余的人只能站着吃饭。
现年81岁的程道德,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收藏,初一时曾拿压岁钱买了一本清朝版本的《康熙字典》。改革开放后,程道德开始关注收藏,尤其是家乡的藏品,他更是不遗余力地收集。黄思永殿试卷被老人购得后,他不仅找专家修补装裱,还自题说明附于一旁。“定居北京多年,我对家乡的情怀不变,现在仍能说流利的休宁话呢。我已开始收藏有关徽商的文物,今后也要捐给家乡! ”程道德说。
“程老十年‘三诺\’,件件兑现,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力量,比千金还要珍贵! ”休宁县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大山深处的休宁县板桥乡,是古时“吴楚分源”地。当地群众利用生态优势,走出一条“流水养鱼+乡村旅游”的山区致富路——“小鱼儿”奏响富民曲
本报记者吴江海远处,青山遥对,秋色如画。路边,溪水缓流,清澈见底。9月21日,记者从休宁县城一路西行,汽车蜿蜒行驶在山谷间,约一个小时后,来到板桥乡梓坞村。梓坞村坐落在“两山夹一坞”的开阔处,...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