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文奴
癸巳正月,有幸淘得一墨。之所以对其动心,在于墨品不但品相完好无损,无霉点无裂纹,尤其包浆好,黑色润,养眼入目,一看就是老墨中的上品,于是毫不犹豫买下。既买入囊中,也就如意,随手抛在一旁,没去留心。及至闲来把玩,细细审视,发觉似有文章,特别是认真研读墨铭,一段短文,情节丰富,情感幽深,竟然玩出味道,似乎很有故事。
看墨身,此墨长7厘米,宽2.5厘米,厚0.8厘米,属于正常规格,与其他墨品似乎无大差异。然稀绝的三处文字,各有内涵。正面上为一椭圆图案,正中一篆字,似为“探”;下为金粉楷书“休阳吴氏伯子词疏墨”;背面一道金粉短文,题目“一点如漆名埒仲将”,正文为“子崖仁兄,余诗友也,兼善书画。今春逰宦归里,出采丽得珠图,为开文主人选烟精制,并属余賛,以补墨林佳话云尔”;落款“癸酉夏钱塘潘正纶识”;侧面即黑色浮雕阳文小楷“徽州胡开文法制”。
细细研读铭文,真正大有文章,先看正面“休阳吴氏伯子”,应是墨品主人名称,即休阳吴伯子,“词疏墨”应是为墨品定性,即文人用墨,二者联合看,即此墨是吴伯子用来吟诗撰文的墨,无疑属于文人自订墨。然背面一段铭文,颇有深意,既有典故,还有过程,连着人物,藏着友情,若不考证,还真如雾里看花。先说题目“一点如漆名埒仲将”。此中“一点如漆”是对徽墨赞誉。此语出自世人对唐末易州墨工奚超父子始创徽墨的评价:“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正因如此,徽墨后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赐国姓李为奖赏,并将奚超之子廷珪封为墨务官,从此李墨名扬天下。后再经宋元明清发展,其制作、绘刻和装潢水平达到登峰造极,徽州成为全国制墨中心,徽墨也就有了“金不换”美誉,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名埒仲将”一句则含典故,其中仲将是人名,为三国时光禄大夫。此人姓韦,字诞,名仲将,因喜好书法,而精于制墨。据专家考证,他完善了西汉以来糜墨丸和胶的配方,属于墨史上了不起的改革家。还有人说,徽墨发明家李廷珪也是对胶高手,其对胶工艺有新创举,最终掌握对胶奥秘,就是受到韦仲将墨法的启发。“埒”则是相等的意思,即此墨相等于韦仲将造的墨,可见评价之高。题目下面一段文字,即钱塘潘正纶叙说此墨的由来:子崖即是正面写明的吴伯子,是潘正纶的诗友,且兼善书画,今春逰宦归里,采得丽得珠墨品图案,交由胡开文墨店选烟精制,并委托潘撰文叙说其过程,以作墨林佳话。潘欣然应允,即于癸酉夏完成此事。如此看来,此墨是吴伯子采图订墨,潘正纶撰文说墨。一段短文,将二个文人之间惺惺相惜,彼此心心相印的情谊,在墨锭尽情展露,堪称佳话。
关于“癸酉”年份,查中国历史纪年表,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和清同治十二年(1873)二个年份与之相符,考虑到胡开文牌号始于乾隆年间的历史,再结合此墨侧面“徽州胡开文法制”一句,似乎应该断为清同治十二年更为合理。至于是否正确,陈语于此,也算求教方家。
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吴伯子、潘正纶究竟何许人也?一概不知。先查吴伯子,搜检新编《休宁县志》无着,再上百度搜索,倒是有一吴伯子,但是江苏无锡人,与休阳风马牛不相及,显然不是。再查潘正纶,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玩了一把徽墨,享受了如此半明半白待遇。幡然梦醒才知道,真要涉足徽墨“这潭水”,玩出真谛,看来任重道远,于是暗自咬牙,决心努力跟进。
新闻推荐
□ 休工晨刊讯 3月4日上午,休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为黄山林海公司颁发营业执照,这是该县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后注册登记的第一家企业,同时...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