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核心提示:2013,黄山城市建设在铿锵的脚步中又走过了一年。全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442亿元,同比增长26.28%。其中:中心城区182亿元,同比增长23.8%。打开2013年的城建“记忆”,我们发现,城市少了一点大拆大建的热闹,多了一份人和自然相协调的和谐,小城的变化,更多体现在人本当中。
新安江水篇
“我家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上世纪90年代以后河床逐渐抬高,江面就不怎么好看了,一到秋冬枯水期,石头水草裸露,现在通过治理,进行了绿化,建起了公园,家门口成了一道风景。”
这是记者日前在新安江上游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现场采访时,新潭镇竹林村村民周小洲说的话。
新安江是安徽省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作为黄山人民的母亲河,黄山市近年来在新安江水环境治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集防洪发电、环境治理、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新安江延伸段(现叫新安江公园)无疑是样板工程、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眼中屯溪最靓丽的风景线,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2013年的重点工程中,新安江延伸段的姊妹篇新安江上游综合治理工程颇让市民关注。
新安江上游段东起屯溪老大桥,西至梅林桥,沿江两岸延伸覆盖齐云大道、迎宾大道和桃花岛区域,治理河道总长6.17公里,计划总投资8.3亿元。
记者日前从工程指挥部了解到,经过1年半的建设,该工程已完成投资6.17亿元,项目基本建成,达到蓄水条件,整个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完工。
基础设施篇
公园和广场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2013年,黄山市继续加大公园广场的改造建设力度,江心洲广场、戴震公园、稽灵山公园先后竣工,大大提升了“城市客厅”的形象。
江心洲广场是屯溪人最有感情的老广场(以前叫东方红广场),上世纪80年代前大凡屯溪的重要活动都在此举行。但由于广场功能设施老化、地势偏低、防洪标准达不到,只要一遇洪水,江心洲必先遭殃。2012年江心洲广场被列为政府重点项目,2013年,该改造工程是全市百个亮点建设项目之一。
去年底,随着江心洲观景台和茶室的建成,江心洲广场整体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改造后的江心洲突出了“生态、文化、体育、休闲”主题,是集防洪保安、生态保护、景观建设为一体的又一民生工程。
戴震公园改造也成为2013年中心城区的重点工程。戴震公园是中心城区最大的山体公园,多年来公园内的珠塘水域污染问题是个“老大难”,2013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将戴震公园综合整治工程列入年度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包括珠塘污染治理、园路广场建设、房屋亭廊维修、动物园搬迁改造、园林消防工程五大部分。截至去年底,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焕然一新的老公园成为市民休憩健身的好去处。
2013年,中心城区还建成了徽味浓郁的文峰桥;并进行黄口桥扩孔、观光索桥提升、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一水厂取水口迁建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仙人洞公寓、阳湖东路19号、上新新村等一批“三小”改造项目建设完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新区快速公路、高铁黄山北站、站前综合交通工程和站前广场正式开建。
公共设施篇
去年12月20日,中心城区迎宾大道南侧的徽州文化生态长廊内的文化博物馆旁,总投资近6000万元的黄山市图书馆开馆成为当天黄山人的一大喜事。黄山市图书馆藏书量40万册,1850个阅读座位,是全市的图书文献资源收藏中心、少儿活动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学术活动研究中心和教育宣传中心,黄山市图书馆的建成,填补了黄山市级图书馆的空白,为黄山市这座旅游城市增添了书香味。
而几乎在同一天,同样是在徽州迎宾大道南侧,中国首家徽州糕饼博物馆开业,成为安徽省第一家以地方传统食品为主题的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徽州糕点文化把徽州人从出生、成长、婚庆、节日等各个不同阶段的文化和徽州传统糕点的渊源结合起来,从舌尖上传递徽州文化,颇有见地,受到市民和游客的一致称赞。
2013年,填补了黄山城市空白的还有黄山花鸟市场,这个坐落在新安江公园、占地近百亩的花鸟市场,面山临水,徽味浓郁,一改黄山没有专业花鸟市场的格局,为市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赏花悦鸟环境。
2013年,除了图书馆、黄山花鸟市场和糕饼博物馆外,黄山市还建成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城市展示馆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图书馆、花鸟市场、糕饼博物馆等城市公共设施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城建项目。这些彰显徽州文化和景观特色的项目,对城市建设的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黄山市民的生活品质。
民生工程篇
民生工程是黄山市委、市政府多年来重视的城市建设项目。2013年,市住建委承担了4项民生工程(住房保障、农村清洁、危房改造和“三小”改造),截至年末,4项民生工程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3年12月24日,屯溪区阳湖镇居民叶腊八从沐春小区工作人员处拿到了廉租房的钥匙。这是中心城区当年以来第七批拿钥匙的廉租房住户。
为让更多的低收入者住有所居,2013年,黄山市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力度,全市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952套,超目标任务16.55%。截至年底已基本建成13200套。全年全市新开工、续建项目共116个,完成投资20.7亿元,超计划投资4%。同时,严格按政策规定分配保障房,全年全市分配保障性住房1068套。2013年,全市安置区建设已完成投资13.21亿。超计划投资2%。基本建成安置房82.6万㎡,超计划1.6%;基本建成安置房6591套。
2013年,黄山市“三小”改造工程继续延伸,全年共完成投资5697万元,完成“三小”改造项目77个,超目标任务4.99%,该项工程已在9月底全面完成。2013年,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黄山市实施的农村清洁工程有22个乡镇,全年已完成投资2640万元,全市36个重点示范村所在乡镇的农村清洁工程当年全部实施完毕。2013年黄山市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注重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规划和环境风貌整治相结合,全年总投资15770万元,受益人群16600户,目前改造任务已全面完工。
园林绿化篇
2013年,延续2012年的绿色提升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使得线形优美的山水城市更加名副其实。
变化最大的属城市江南片。2012年,住在阳湖的市民都认为城市变高了、变亮了,但一年之间,江南的市民突然觉得家门口变绿了。2013年,屯溪区结合绿色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新安大道、徽州大道、忆江南等城市主干道和绿地的绿化量,使得原本略显萧条的阳湖充满绿意,四季有花,城在景中,景在人中。
黄山高速一号口是黄山高速的重要枢纽,是外地游客到达黄山的“第一门户”,而此前的一号口开面窄,绿化设施有限,为此,政府把该路口作为重点工程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后的一号口,站前开阔、绿植丰富、花草簇拥,成为齐云大道一道亮丽景观。
2013年,全市全年共栽植大小乔木、灌木、植物株约15.15万株,栽植灌木组块、铺设草坪共1.67万㎡,摆放时令草花110万余株;全年共补栽行道树、小苗27万株、草坪5000㎡。
与此同时,全市还结合安徽省的“金项链”工程,完成了160公里绿道建设任务(其中徽州区90公里、黟县20公里、屯溪区20公里、休宁县5.7公里、歙县5.1公里、祁门县3公里、黄山区1.8公里、市园林局4.94公里,市经济开发区10公里)。
特色城市篇
2013年,黄山市继续全力以赴申报联合国人居奖,8月份黄山市将报告、媒体宣传文本、影像资料(中英文版)等报送住建部审查,住建部已将黄山市作为前两名(寿光、黄山)推荐到联合国人居署参与最终评选。
2013年,黄山市还积极创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8月份成功申报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后,及时联合技术支撑单位及市政府有关部门编写了《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编排了五大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及“创新项目”)11个重点项目,待住建部审查后,立即组织实施。
2013年,黄山市43个村落(第一批16个、第二批27个)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传统古村落名单,占全省66%(全省65个),位列第一。第三批推荐35个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16个镇、29个村进行了申报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4个镇(黟县西递镇、宏村镇、屯溪区黎阳镇、休宁县齐云山镇)申报美丽宜居小镇;5个村(黟县宏村村、黄山区山岔村、庄里村、屯溪区凤霞村、休宁县盐铺村)申报美丽宜居村庄;1个村(黄山区汤口镇山岔村)申报人居环境范例奖。
相关链接
2014,我们的城市如何建设?会有哪些变化?
据了解,2014年,黄山市城建工作以基本建成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框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核心,着力拉开城市框架,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着重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全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528亿元,增幅20%以上,中心城区确保完成225亿元,增幅25%。中心城区建设包括完成“一个目标”,即成功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同时,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推进“六个重点”,即推进黄杭铁路、新区快速路、新安江沿线、经开区(高铁站前区)、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歙黟一级公路等重点建设。
新闻推荐
□ 为民晨刊讯 去年12月16日下午,休宁县鹤城乡司法所、新安源村委会借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合力调解一起纠纷。近日,山下组组长到新安源村委会反映鹤城乡新安...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