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飞
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男耕女织夫妻恩爱。靠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使一座四面透风的土房改变了模样;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园,两个女儿乖巧伶俐,孝敬父母,欢声笑语时常充盈小屋溢出门窗。
炎炎夏日,笔者来到休宁县齐云山镇岩脚村,在一座低矮的瓦房里,见到了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徐松寿和他那被尿毒症折磨多年的妻子张静慧。在这个靠山吃山因旅游富裕起来的小村中,徐松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瓦房,被鳞次栉比的新楼房紧紧包围,显得有些刺眼。透过徐松寿夫妇的叙述,我们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感知着他们的困惑与希冀。
早年失去母亲的徐松寿由在粮站做临时工的父亲一手带大,张静慧嫁到徐家时,他家只有一座四面透风的土坯房,老父亲已年老体衰,徐松寿说,他家除了两条光棍一无所有,那土坯房是原来生产队里的养猪场,是他父亲做临时工一生的积蓄,外加卖了一头肥猪才凑齐300元,向生产队买下的。成家后的徐松寿益发勤劳,每天出工回家都到河里捞沙制砖,妻子张静慧则洗衣做饭,喂鸡养猪,凭借自己的双手备齐建房的材料,凑足建房的资金,将土坯房拆建成现在的瓦房。房子不大,日子过得也不宽松,但看见两个女儿绕膝嬉闹就感觉有了希望。
转眼间到了2008年,两个女儿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徐松寿夫妇正盘算着紧跟时代步伐,将已经落伍的瓦房改建为洋气时尚的楼房,却不料晴天一声霹雳:妻子张静慧因头晕无力住进医院,确诊为尿毒症双肾衰竭,当年花费近20万元!这对于一个年过半百靠拣破烂、打零工度日,年均收入仅1万多元的家庭,无疑是致命打击。今年48岁的张静慧,要靠每周两次透析维持生命。张静慧告诉我们,感谢新农合政策落实,像她这样的慢性病自费的比例已经小了许多,但透析费每年就要2万多元,巨额的医疗费还是压得他们难以喘气。开头几年亲戚朋友接济他们,还能勉强凑合,但时间一长亲友也爱莫能助。最对不住的是两个女儿,大女儿出嫁好几年了,现在已怀8个多月身孕,还不顾身体时常往娘家跑;小女儿为了给母亲治病,辍学外出打工,26岁了还不敢谈婚论嫁。
张静慧患病6年,徐松寿已经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还欠下40多万元巨额债务。事情反映到齐云山镇后,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除当场给予几百元现金补助外,时任镇长的张雪美还当即批示,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额度为这个苦难家庭办理农村低保。2009年,徐松寿夫妇享受每人每年600元农村低保,这是当地最高待遇的照顾。
这是道教圣地齐云山脚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四口之家,他们以吃苦耐劳精神,改变了生活,却因无情的疾病回到了原点。在徐松寿的遭遇中,徐松寿是不幸的,一场大病像一场浩劫,数十年辛劳化为乌有;徐松寿也是幸运的,依托惠民新政——新农合的扩面提高,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让他们增添了与疾病斗争的勇气与实力。但因病返贫甚至生活难以为继的严酷现实,仍然摆在徐松寿一家面前,张静慧这个坚强乐观的山村女性,必须得到更有力的帮助才能战胜病魔。对生命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使她期待着更多爱心和援手,这就是她的梦想!
新闻推荐
黄山市召开重点受灾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进会王福宏主持并讲话
本报讯 8月9日,市委召开重点受灾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进会。市委书记王福宏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秘书长毕无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肖善武,副市长吴文达等参加会议。座谈会上,黄...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