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世外桃源,游画里乡村”,创造宜人、宜居、宜行的旅游环境,建设平安和谐家园,是黟县西递镇近年来社会管理的目标与追求。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该镇的社会管理模式已初显成效。
狠下“育”功夫
一是强宣传。进一步加强了平安和谐西递宣传力度,通过座谈交心、实地走访、发放资料、咨询服务、集中学习等多样形式积极引导,着重强化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建立和谐关系的谦让意识等。二是抓培训。对党员干部、广大师生、优秀青年、致富能手等群体,通过主题教育、法制课堂等形式强化“榜样培训”,从而推进全镇平安及法治建设。三是懂教育。针对群众反映的热、难、重点问题,按照治安问题、矛盾纠纷、信访隐患、利益诉求等进行分门别类,制定措施,真诚地回应群众的关切。
做细“调”文章
一是实施归口管理、分类调解。建立了以镇综治中心为牵头单位,派出所、司法所为依托,工商、国土、林业、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为平台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效整合司法行政职能,指导和参与调解辖区内民事经济纠纷调解工作。二是推行民意听证监督制度。凡重要纠纷调解,除工作人员外,同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老干部、老党员及热心群众参与相关案件的调解工作,加强社会监督。三是实行矛盾纠纷周报归零制度。采用“一表二单”(即周排查表、交办单、结果报告单)工作法,每周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归口化解归零,对一时无法调处的则上报镇党委政府,由政府整合全镇力量限期调解,形成了矛盾纠纷预警、监测、排查、调处、反馈等处置机制。
增加“控”内涵
一是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要事件,实施重点监管;对黄、赌、毒、邪、盗、骗、抢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坚决打击、绝不姑息。二是加强对肇事闯祸精神病人的监管服务,做到定期走访、在册记录、管护细微。三是对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对象以及违法青少年注重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生活自信,积极融入社会,培养其谋生技能,造福社会。
培育“防”特色
一是建立“五员”队伍。在村组干部、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导游员、经营户中物色人员,作为平安建设督办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控信息员、法治建设宣传员、交通安全协管员,实现了防控责任在基层体现。二是建立流动人口的监管体系。设置了写生学生建卡登记制度,实现了以房找人、以房管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三是建立较为完备的技防系统。以农村警务室、警务联防区为依托,设置了治安执勤点,建立了治安巡逻队和夜间打更队;在西递景区停车场、售票处、交通要道等重点部位都安装了24个视频监控探头和自动报警系统,在西递景区实现了技防全覆盖。
细化“联”机制
一是创建边界联防联调机制。与本县碧阳、渔亭、宏村等乡镇及休宁县的蓝田镇签订了《边界联防联调协议》和《毗连地区护林防火联防公约》等,对治安防空、民事调解、森林防火等实现联防联动,为平安边界筑牢了坚固屏障。二是推行“警连心”服务平台。平均每十户村民自愿编排成组,依托固定电话或手机,实现同组电话共鸣,为防火、防骗、防盗以及救助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三是开展农村治安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补偿和社会辅助功能,对因偷盗、火灾等意外事故予以理赔,减轻了意外风险造成的损失,为平安西递、美好西递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吴秉贤·
新闻推荐
7月5日,清华大学博士生杨澍在市美好乡村建设专家、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陈继藤带领下来到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石屋坑红色旅游等规划设计前期工作。据了...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