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黄山茶香溢五洲

来源:黄山日报 2012-12-14 22:13   https://www.yybnet.net/

万亩茶园风光好 黄山茶文化生态产业园 德国专家考察新安源茶园 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本报特别报道组

茶,聚天地之灵气、汲万物之精华,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六大保健饮品之首。我们黄山,是全国重点名茶产区和安徽省主产茶区。全国十大名茶,黄山占据三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安徽省重点发展“四朵金花”,黄山盛开“三朵”(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因为茶产品是食品行业、良心行业,所以这里我想强调两个问题:一个是质量安全问题,一个是品牌建设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发展茶产业、振兴茶经济过程中是否真正体现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我想,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黄山茶必定茶行天下、有口皆“饮”。

——据市委书记王福宏七一党课报告

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是一种健康、时尚、绿色的饮品。尤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茶叶列为六大保健饮品之首以来,茶日益成为消费者崇尚的饮品首选,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青睐。

“夏则饮水,冬则饮汤”。史籍记载,在未知饮茶前,人们恒以温汤生水解渴。以茶为饮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提升了人民的健康水平。中国作为茶树的原产地,不仅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最先利用了这种植物,并发展形成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叶丰富的物质成分,奇特的养生功效,衍生成就了“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至于在欧美一带,茶则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健康之液、灵魂之饮”等等。发展到当代,全球几乎实现了有口皆“饮”。

自古好山好水出好茶。拥有名山秀水的黄山大地,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优越绝伦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品质脱俗的物产,茶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以至于众多游客在登临风光旖旎的黄山之余,品尝滋味醇甘、香气如兰的黄山茶,纷纷拍案惊奇:“登黄山,天下无山;品黄山茶,韵味无穷!”

黄山茶业源于汉、闻于唐、兴于清、盛于今。早在汉末三国时期,黄山就有种茶历史,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产茶一说。清代开始,屯绿、祁红大量出口,到民国时期,中国茶文化中心就在徽州(今黄山市)。

黄山是全国重点名茶产区和安徽省主产茶区,不仅产茶历史悠久,而且颇负盛名。全市现拥有茶园面积71万亩,人均0.48亩。面积分别占全省35.8%、全国2.2%、世界1.1%;人均茶园面积是全省16倍、全国20.9倍、世界48倍。全国十大名茶黄山占据三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安徽省重点发展“四朵金花”,黄山盛开“三朵”(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拾掇黄山茶叶的种类和品牌,传统的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红、屯绿等茶叶可谓群星闪耀、闻名遐迩,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系1955年全国评比会评选出的官方“中国十大名茶”,而屯绿也曾跻身非官方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名茶”,祁门红茶、太平猴魁还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经过近年来悉心挖掘,松萝、老竹大方等历史名茶逐渐被恢复,新安源银毫、滴水香、五溪山、天之红、祁眉等新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起来,并闪烁出熠熠光彩。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送给苏联的国礼就是祁门红茶,到邓小平视察黄山时称赞“你们祁红,世界有名”,再到1999年朱镕基在华盛顿代表江泽民向其老师顾毓琇先生赠送了黄山毛峰茶。2007年初,在俄罗斯出席“中国文化年”活动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边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绿牡丹等四种名茶作为国礼送给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边介绍说:“这些都是我从小喝的茶。”2008年,“新安源”牌有机茶被农业部推荐为奥运会指定饮品茶;2010年,黄山市9家茶叶企业及其产品成功进入上海世博会;2012年黄山市9家茶叶企业入围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黄山茶叶竞相绽放精彩,共同演绎着盛世辉煌。

黄山茶阔步前行香溢五洲,既得益于黄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黄山人辛勤经营的汗水。据有关资料显示,黄山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歙州产茶一说。唐代王敷在《敦煌变文集》中曾这样描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记载的便是当时歙州(今黄山市)茶叶外销的盛况。真正形成规模和特色还是在清代。此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相继成型。

以黄山毛峰茶为例,它的前身为“黄山云雾”茶,创制于1875年。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歙县漕溪谢裕泰茶庄谢正安,每年清明前后,带领一批人到黄山汤口、光川等地,选采含苞初展的肥嫩芽叶,通过杀青、轻揉、焙干等工艺制成黄山毛峰,运销关东,饮者竞购。其后,华北、山东、沪杭等地茶商纷纷来徽州收购,黄山毛峰得以快速发展。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故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新中国成立后,黄山毛峰跻身全国十大名茶,并被列为国家外事礼茶之一。1976年起,开始进入德国、法国、英国及东南亚茶叶市场。

关于太平猴魁茶得名的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一种是与一个叫王魁成的茶农有关。上世纪初,南京叶长春茶庄到太平县三门村猴坑一带收购茶叶。他们派人从成茶中挑拣出幼嫩茶叶单独包装。运回南京后,以“奎尖”茶名高价销售,获利甚丰。家住猴坑的茶农王魁成(外号王老二)从中受到启发。他改为从采摘鲜叶起就选出一芽二叶进行加工,以“王老二奎尖”茶名投入南京市场,深受茶客欢迎。“奎尖”南京热销,引起了太平县三门茶人刘敬之的留意,他即收购了数斤太平猴魁茶,经品尝,确是绿茶中的精品。1910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刘敬之即请挚友苏锡岱帮忙,将此茶放到会上展出。苏锡岱提出,为区别其他尖茶,用产地猴坑的“猴”字,取茶农王魁成名中的“魁”字,结合产地定名为“太平猴魁”,一举获得优等奖。1915年,苏、刘二人再度联手,将此茶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一举夺得金奖。

而有着“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美誉的祁门红茶也事出近代。当时,英国、法国、俄国、丹麦等国家都有着巨大的红茶市场。清光绪元年,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因见红茶畅销多利,便从福建罢官到至德县尧渡街(今东至县)设立红茶庄,仿“闽红茶”制法试制红茶。1876年,余氏又先后在祁门西路镇(今历口镇)、闪里设红茶分庄,扩大经营。与此同时,祁门南路有个叫胡元龙的本地人,因绿茶销路不旺,也仿制红茶成功。在他们的带动下,附近茶农纷纷改制红茶,逐渐形成祁红产区。由于祁门一带自然条件优越,所制红茶品质超群出众,声誉越来越高,在国际红茶市场上引起了茶商的极大注意,先后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日本人称其为“玫瑰香”,英国商人称之为“祁门香”,其皇室贵族更是誉其为“茶中英豪”、“群芳最”,以至于美国韦氏大辞典中也收录“祁门红茶”这一词组。(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囿于时代的局限性,黄山茶叶虽然名气很大,但给黄山茶农带来的收益却不是很丰厚,甚至谈不上养家糊口。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前,全市70万茶农、70万亩茶园,其一产产值也只有区区几亿元,综合产值不足10亿元。市茶叶站站长许乃新分析说,主要表现为“三低一小”,即茶叶单产低、茶园亩产值低、无性系良种覆盖率低、企业规模小。此外,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和品牌多、名牌少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黄山市茶产业深度发展。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牢记一代伟人邓小平“你们这里物产很丰富,你们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的殷切嘱托,全市把茶产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特色产业、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按照“把茶产业做强、把茶产品做优、把茶企业做大、把茶市场做活、把茶文化做响、让茶农致富”的总思路,以加快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注重品质安全、突出科技支撑、加快品牌建设、善于市场营销、提升组织化程度、振兴徽茶文化、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指导服务为用力方向,做好茶文章,弘扬茶文化,振兴茶经济,富裕种茶人!黄山茶业发展也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老品牌重焕光彩,新品牌熠熠生辉;老工艺精华被充分汲取,新技术被强势注入;旧品种枝繁叶茂,新品种茁壮成长;产业链有效延伸,关联度不断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日益提升……有一组数字足以证明这一切:2007年黄山市茶叶总产2.13万吨、一产产值7.5亿元、综合产值30.1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1071元;2011年,全市茶叶总产2.50万吨、一产产值16.9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9842吨、产值13.6亿元,茶业综合产值达到61亿元,全市茶叶自营出口11164吨,创汇3506.51万美元,全市有5个区县茶叶一产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歙县、休宁县已超过4亿元,全市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2414元,太平猴魁核心产区猴坑人均茶叶收入超出20万元;今年,黄山市茶叶总产达2.8万吨、一产产值突破20亿元,综合产值有望达到70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2800元。

西方有句谚语:lifebehindthequalitydikes。(生活处在质量堤坝后面)。意思是质量就像大堤一样,坚固牢靠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和幸福,一旦出现问题,它同样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正因为如此,全市把提升茶叶品质作为发展茶产业的根本来抓,通过实施生态基地建设、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清洁化生产等途径,从产前、产中、产后入手,全方位保证品质,力促茶业转型升级。

梳理黄山茶业蓬勃发展的脉络,聆听黄山茶业大步跨越的铿锵足音,黄山毛峰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黄山市茶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双十”工程、中国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博览会等一个个响亮的名词不绝于耳,也让人倍感欣慰。

客观地说,黄山茶业的兴盛应该从黄山茶叶“当家花旦”——黄山毛峰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起步。在此之前,黄山毛峰茶满大街都是,甚至与黄山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也明目张胆地以之冠名。良莠不齐的茶产品不仅损坏了黄山茶叶形象,影响了茶农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桎梏了黄山茶业的健康发展。

进入新世纪,面对黄山茶业发展的徘徊、茶农增收希望渺茫的困惑,黄山的决策者们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信心和决心,启动了黄山毛峰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工作,并作为市政府2002年为民办实事之一加以实施。

由于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需要一个强制的标准予以约束。经过积极努力,《安徽省黄山毛峰地方标准》2002年8月8日发布实施,国家农业部也于同年9月批准立项由黄山市承担制订《黄山毛峰茶行业标准》。2002年4月,黄山市政府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了黄山毛峰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2002年11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第114号公告,批准对黄山毛峰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黄山毛峰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紧随其后,各级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通力配合,科学持续地依法规范、严格管理。即通过加大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有关政策的宣传培训,规范用好黄山毛峰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加大管理和打假力度,防止黄山毛峰茶原产地域产品遭受侵害,有效地规范了黄山毛峰茶市场经济秩序。

有了黄山毛峰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成功经验,太平猴魁茶也启动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并于2003年5月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原产地保护产品。特别是随着“太平猴魁”、“祁门红茶”证明商标得到国家工商局批准,太平猴魁、松萝、祁门红茶中国地理标志先后成功认证,顶谷大方中国地理标志荣归故里,黄山茶业发展逐渐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010年5月30日,雨后初霁,黄山大地万物葱茏。欧盟著名茶叶公司———德国KK茶叶公司总经理沃尔夫冈·威尔海姆先生一行,专程从德国来到位于休宁县新安江源头的茗洲等乡村,向流口地区的4000茶农发放“红包”,并宴请茶农,以感谢这些纯朴的茶农在过去一年内的辛勤付出。

KK茶叶公司是欧洲较大的经营绿茶的茶叶公司,他们经过严格的实地考察和评估,选择了休宁县新安江源头地区作为茶品的主产地。公司总经理沃尔夫冈·威尔海姆先生表示,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他们在中国内地的主要供应商,经过长期的合作,这里的茶农以纯生态有机茶的生产方式,培育采制的绿茶,为KK茶叶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因而,公司高层决定,要以中国人的传统方式,回馈新安源茶农。

在陪德国客人参观茶园时,流口镇茗洲村73岁老人韩继来表示,虽然我家得到的“红包”是400元,不算多,但它给我们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要种好茶、采好茶、制好茶,才能提高茶叶附加值,促进增收。与此不谋而合的是,当天下午举行的德国KK茶叶公司与茶农代表座谈时,茶农们认识清醒,KK茶叶公司给我们发“红包”,既是对我们发展有机茶的高度认可,也是以此激励我们从源头上保证茶叶品质!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业这个黄山农业的主导产业作为民生经济、富民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总抓手来抓,唱响“发展现代农业”主旋律,把握“生态、绿色、安全”关键环节,全力组织实施生态基地、品质提升、品牌塑造、龙头培育四大工程。

为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黄山市茶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拿出数百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茶树良种工程、龙头企业扶持、加工厂技改贷款贴息、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品牌宣传创建、市场监管、技术培训、茶叶标准制定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由于政策明晰,扶持力度空前且操作性强,各区县积极响应,相继在市《规划》的框架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茶产业发展规划,如祁门实施了以“重塑百年品牌、振兴祁红产业”为主题的祁红振兴计划,歙县全力打造中国国礼茶之乡,休宁侧重打好“有机牌”,徽州区、黄山区重点做好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核心产地文章等等,在全市形成了茶产业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又启动了茶叶“双十”工程,即以10个左右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为主体,建设10万亩生态高效茶园。几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引进推广农抗早、迎霜、凫早二号、黄山早芽等无性系茶树良种10多个,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9个,无性系良种面积由“十一五”前的2.38万亩提高到现在的9.5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由规划前的3.4%提高到15.7%。各地还积极鼓励茶农大力进行低产茶园改造,通过改树、改土、改园和改管理四改措施,全市完成低改茶园20万亩,建立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基地55片,面积26600亩。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近年来,各地还着力发展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积极抓好“三茶”认证管理,“三茶”认证率由2005年的58.1%提高到98.7%,建成生态高效茶园10.17万亩,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种植园林化、品种良种化、药肥无害化、防治统一化、耕作机械化。

对于黟县五溪山有机茶核心示范基地的茶农而言,今年又是一个喜庆年,他们人均茶叶收入达到3546元,比2005年增收2084元,增幅达144%。其原因在于企业和他们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在确保茶农价格的前提下,由龙头企业通过协会组织形式向茶农提供茶园管理办法、技术辅导,统一向茶农提供肥药,茶农只负责种好茶、管好茶、采好茶。生产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塑造、市场风险则由企业承担。

五溪山只是“双十”工程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管理经营之路实践诸多亮点中的一个。围绕建设高品质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障茶叶品质,各地瞄准茶叶发展态势,一手抓以改树、改土、改园、改管理模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低产茶园改造,一手抓发展良种茶园,全市生态茶园建设风生水起方兴未艾。特别是改良品种方面,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徽州区谢裕大等企业和协作组织着重发展大叶种茶树;屯溪区黄山一品茶等企业通过联营、合作、租赁、反包倒租等形式连片开发,规模发展迎霜、乌牛早等无性系良种茶园;黄山区发挥太平猴魁品牌不断做大的优势,大力推进茶园连片发展,新辟百亩以上连片6个,面积1800亩;歙县利用荒山、荒地和山坞田发展农抗早、舒茶早等良种茶园;休宁县则主打“新安源”、“松萝”两大品牌,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祁门县累计建成“杨树林783”、“仙寓早”、“红旗一号”等4个百亩良种茶园示范片,辐射带动全县优质茶园建设。

2005年12月6日,由休宁县荣山茶厂组装成功的农业部948项目炒青绿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通过专家论证,成为全国首条集自动化、连续化为一体的炒青绿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与国内其他茶叶生产线相比,该生产线自动化和连续化程度较高,能保持在制茶时不落地,有效减免了茶叶在制作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此外,该生产线还以清洁燃料为能源,设计每小时处理鲜叶300公斤,日产初制炒青茶1吨。

论证会上,专家们认为,该生产线改变了现有茶叶加工机械单机作业的状况,实现了从鲜叶到干茶的全过程连续化加工生产,并为实现数字化生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该生产线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控制,并通过清洁能源、清洁化加工材料的选用、污染和噪音控制、加工环境卫生的改进等实现了清洁化加工。

序幕开启,一批大茶叶企业相继开始建设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谢裕大公司自主研发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生产线,松萝公司打造“万吨外销绿茶生产出口基地”,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祁门红茶品牌建设及国际首创国内最先进祁红清洁化生产线”项目,汪满田公司自主研发“滴水香清洁化生产线”,新安源公司拟建全国最大的出口欧盟有机绿茶加工基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有300余家企业参与了清洁化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新添机械3860台,新建和改扩建清洁化生产线26条,初步实现了由粗放加工向清洁化加工的转变。

与此同时,茶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可谓梧桐叶茂凤自来,近五年来,全市茶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资总额超过10亿元。谢裕大公司在富溪乡和杨村乡新建两座全国最大的清洁化黄山毛峰加工厂,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技术于一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休宁县松萝公司斥资近亿元,在工业园区征地100亩,打造“万吨外销绿茶生产出口基地”;浙江客商与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2亿元建设“祁门红茶品牌建设及国际首创国内最先进祁红清洁化生产线”项目;歙县汪满田公司融资5000万元,打造中国“茶谷”。还有茶博园等一些重大项目相继引进、开工建设。

目前,全市现有初、精制加工厂3600多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还有9家企业进入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为全国地级市之最。年加工茶叶3.45万吨(69万担)。2011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5000万元企业14家、超亿元企业10家。

品牌凝聚人气,品牌代表形象,品牌创造财富。说白了,“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有了“品牌”,就有了知名度、美誉度,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有了发展的动力。伴随黄山茶叶品质的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纷纷把目光集中到品牌建设上来,茶旅结合、茶文结合,新安源、谢正安、猴坑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相继脱颖而出,茶叶日益成为促进茶农增收的“金钥匙”、展示黄山良好形象的闪亮“名片”。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有七雅,琴棋书画诗曲茶”。俗也好雅也罢,茶都在其中。茶作为生活的品质象征,越来越受到推崇。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正值黄山茶叶采摘旺季。来自合肥的夏张辉游客在黄山东大门的长罗茶厂过足了一把“茶瘾”,采茶、制茶、品茶,忙得不亦乐乎。事后,他感慨地说,“作为一名游客,我在黄山的茶园里不仅看到了茶叶长什么样子,还学到了怎样采茶和制茶,至于品尝自己采制的茶,浓郁芳香之余,倍感韵味无穷。”

夏张辉只是众多参与茶事体验游客的一个代表。

立足于发挥茶产业“茶农增收、茶企增效、政府增税、环境增美、形象增优、健康增寿”等“六大效益”,近年来,全市上下积极延伸茶产业链,纵向依靠科技进步,延伸产品加工,搞好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等新产品开发,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目前,歙县汪满田公司已经成功开发了奶茶系列,黄山药谷科技公司与国内500强海亮集团合作,引进茶多酚等茶产品深加工技术。横向则充分挖掘茶叶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大力发展茶文化、茶旅游、茶家乐,促进茶叶与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做大做强茶产业。

“当炉漫煮林泉水,与客同尝云雾茶”。茶作为文化的重要元素,越来越有发展前景。2008年12月10日,黄山市就成立了茶业经济促进会暨徽州茶文化研究中心,各区县也先后编排《采茶扑蝶舞》等文艺演出;为推进徽茶与徽文化的深度结合,在文化长廊等市重点项目建设中注意融入茶文化、弘扬茶文化,大力开发特色茶文化旅游。今年9月25日,黄山市又举行了茶艺表演比赛,通过演绎茶美、器美、水美、意境美、形态美、动作美、服饰美、音乐美,展示黄山名茶的风采和茶人的良好精神风貌。茶旅结合方面,除了每年举办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红等新茶开园活动外,还开展“茶区风情游”等活动。

为提高黄山茶知名度和美誉度,从2005年起,围绕“名山、秀水、黄山茶”主题,黄山市每年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黄山茶大型展示推介会、经贸洽谈与企业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黄山名茶魅力所在;通过主流媒体多形式、广视角、全方位宣传黄山茶叶,着力提升品牌价值;黄山市还先后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联合开展“纯正黄山茶叶经销店”、“黄山茶特约经销店”、“上海茶叶市场优秀供应商”称号评比授牌活动;抢抓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举办机遇,在世博园区公众参与馆“秀·空间”项目的舞台上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黄山四大名茶茶艺表演暨精品名茶展示”,充分展示了黄山名茶的优异品质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国礼黄山茶新闻发布会”,“新安源”牌茶叶赠送中国奥运健儿,汶川地震后开展“黄山茶叶慈善义卖献爱心”等活动。

一花独放不是春。连续多年的主动出击、整体推出、强势推介,使一大批茶叶品牌群芳争艳:祁红品牌价值跻身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十强,黄山、猴坑、六百里、新明、双猴、千秋泉、谢正安、漕溪、紫霞、洪通、汪满田、洪立安、新安源、松萝、黄山翡翠、五溪山、祁山、凫绿、祁香等品牌影响力愈加扩大。其中“漕溪”、“汪满田”、“猴坑”、“六百里”、“新安源”、“老谢家茶”等知名品牌已成为老舍茶馆、湖心亭茶楼、张一元、吴裕泰等著名老字号和经销商的关注热点。

党委政府鼎力支持、奋发有为,大大激发了茶叶企业争先创优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实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基础上,勇于做大、敢于做强、善于做优,不断掀起创建品牌、整合品牌、保护品牌、提升品牌的高潮,品牌建设蔚然成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1年5月,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的新安源有机茶及图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黄山市茶业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今年4月,谢裕大公司的谢正安牌黄山毛峰及图、猴坑茶业公司的“猴坑牌”太平猴魁及图又相继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至此,全市茶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占全省75%;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占全省33.3%;安徽省著名商标24个,占全省38.1%;安徽省名牌产品13个,安徽省名牌农产品11个……它们众星拱月地把黄山茶叶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低端企业做产品,高端企业做文化。在今年的休宁茶交会上,休宁徽州文化博物馆精彩亮相。

徽州茶文化博物馆是黄山市松萝茶公司斥资3000万元打造的集收藏、陈列和研究茶文化于一体的一个文化旅游载体,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是目前安徽最大的茶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上,中国著名茶文化专家卢琪义先生,将其收藏保管的1745年瑞典哥德堡号沉船打捞出来的267年的松萝茶,捐赠给徽州茶文化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

徽州茶文化博物馆不是黄山市第一家茶文化博物馆。近年来,黄山市相继建成并开放了黄山毛峰茶叶博物馆(谢裕大)、黄山徽茶文化博物馆(老谢家茶主题馆)和太平猴魁“茶文化楼”(猴坑茶业公司),编纂并在全国公开发行了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徽州松萝四大名茶系列茶书;2008年6月7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谢家茶”创始人谢四十被认定为黄山毛峰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原祁门茶厂闵宣文、陆国富被认定为祁门红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分别占全省的75%。

文化的浸润,丰富了茶业的内涵,紧密了产业的关联。今年9月,中国名茶之乡评选委员会评选出25个区域为第三届“中国名茶之乡”并予以公示,休宁县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区县榜上有名,这意味着黄山市共有4个区县跻身“中国名茶之乡”,其他3个区县分别为歙县、黄山区、徽州区。以茶会友、慕茶而来也为黄山旅游增添了文化内涵。

具备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美容护肤、护齿明目等特殊的养生功效,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拥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顶级名茶,黄山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以茶会友,以茶助兴,高风雅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茶文化正在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津津乐道;扩大茶园、提升品质、精细加工、做响品牌、改善营销、改进包装,黄山茶经济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率被开发。

茶,不仅成为黄山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农民增收的一大来源,而且也成为黄山对外交流的一大桥梁、展示良好形象的一大品牌。

……

“茶叶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一产,又是二产、三产;既是世俗的,又是高雅的;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既是区域的,又是全人类的。”“发展茶产业我们怎么认识都不为过、怎么努力都落不到底、怎么支持都不过分!”市委书记王福宏去年茶业经济工作会议上最后铿锵有力的动员令和出征令振聋发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今的茶乡正意气风发地按照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要求,以推动和实现现代茶业为目标,以增加茶农收入为核心,以提升茶产品和企业竞争力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抓基地建设、抓龙头企业、抓机制创新、抓品牌塑造、抓品质提升、抓延伸加工、抓招商引资、抓管理服务为用力方向,调整优化茶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茶业、集约茶业、生态茶业,加快推行茶业规模化、清洁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通过走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发展之路,全面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实现一产产值突破40亿元,综合产值达到120亿元,进而真正实现黄山茶叶享誉世界、香溢五洲!

文字:王存之徐海生

图片:茶轩黄俊军曹晓东

新闻推荐

黄山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共296名,按选举单位以姓氏笔画为序)

屯溪区(40名)于淑英(女)王秀蓉(女)王莺燕(女)方建军叶长荫闪耘(回族)吕安朱春生孙松良李高峰吴彤吴虹(女)吴持龙吴祥玲何建...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搬迁工程惠民生2012-12-27 22:13
评论:(黄山茶香溢五洲)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