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点
此墨盒为正方形,边长7厘米,高2.3厘米,盒盖内置有一块砚石,为防止砚石掉落,用一正方形铜箍嵌住,墨盒材质为铜。盒面书有“无数云山供点笔”7字,字体遒劲飘逸,龙飞凤舞,落款为“特璋送制于京师”。
特璋,康姓,又名康达(1877—1946),祁门县芦溪乡礼屋村人,是景德镇近代陶瓷史上著名的改良家之一。康特璋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祁门礼屋村远近闻名的神童。他7岁入学,12岁到县城应童子试,一举中了秀才。1893年,康特璋16岁,到安庆入安徽大书院继续深造。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之《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激起了全国民众的极大愤慨。这年康特璋回到家乡,把国家民族的危亡告诉乡邻。他少年气盛、言辞激烈,但被乡里遗老遗少们认为有悖封建秩序,触犯族法,族老扬言要将康特璋处死,经同宗众人资助,仓皇离乡,几经周折,到了北平,1896年到北平通艺学堂学习。1897年,康特璋20岁以拨贡第一名,引起光绪皇帝的注意,被光绪皇帝破格任命为内阁中枢。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康特璋因参与变法几罹于难,终被贬到景德镇御窑监制御瓷。他虽身在御窑,却深入民窑,经常出没行帮之间。针对当时景德镇瓷业发展现状,深刻体会到景德镇瓷业中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不足和局限,潜意识地感到行帮墨守成规,更是阻碍瓷业进一步积累和扩大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窒息技术的改革。1904年,康特璋在许世英等好友相助下赴日本留学,主攻工业、经济和军事。1909年康特璋寓居景德镇,首发成立景德镇总商会并任第一任会长,当时景德镇瓷业萧条衰落,艰难困顿,康特璋希望兴办近代陶瓷实业以挽回颓势,走改良之路可以获得瓷业的振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成立,时年33岁的康特璋由衷兴奋。辛亥革命爆发后,局势动荡,商方投资中断。康特璋临危不惧,利用旧式手工制瓷工艺进行生产,整合了现有资源,缓解了骑虎难下之势。同时采取了多项有利于生产的改革:第一,理顺了御窑现存的一切设施及人员;第二,设置本厂、分厂两处;第三,在鄱阳分厂中,附设一所陶业学堂,既是公司培训人才的基地,又是瓷业技术改进的试验场所;第四,景德镇本厂分为工场、发行两部分,实行生产和流通相结合;第五,将有限的资金收缩集中景德镇本厂,在九江、汉口、上海等地设立发行所,实行生产和流通一条龙,减少和省去商行和把庄的中间环节。经过卓有成效的改革,江西瓷业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几与前清之御窑媲美,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1946年农历四月,康特璋因身染重病,从祁门礼屋村乘民船到景德镇医治,最终医治无效,于农历六月底在景德镇与世长辞,终年70岁。出殡那天,2000多人护送灵柩,表示对这位老同盟会员、民族实业家的深切悼念。农历九月,其次子康定东将亡父的灵柩运回故土,安葬于祁门礼屋村倒湖下雪坑。
康特璋为筹建江西瓷业公司呕心沥血,用自己的青春才华,在铸造江西瓷业辉煌的艰辛道路上,甘做一块夯实的铺路石,值得人们的称赞和怀念。
新闻推荐
□陈云明晨刊讯今年来,祁门县大规模地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截至11月底,该县共有10家企业参与此项培训,完成培...
祁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祁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