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塘村貌(资料图)□ 陈平民
办教育是智力投资,目的是培养人才,此为根本大计。国家是这样,民族是这样,乡村振兴,又何尝不是如此。办教育是要花钱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支撑不行。
竦塘村自古尊师重教,重文崇儒,学者名家和各类人才代不乏人,这与当地重视智力投资大有关系。竦塘历史上的商贾富比王侯,他们是智力投资的重要支撑。
黄姓是竦塘著姓之一,徽州的黄姓基本上都是晋新安太守黄积的后裔。据《新安名族志》记载,黄积十四世孙黄仪,唐天宝间先后官绩溪、青阳,又官祁门县尉而迁居左田,为祁门左田黄氏始祖。宋仁宗明道初年(1032),黄仪十世孙黄弼由左田迁竦塘,为竦塘黄姓始祖。经过一个半多世纪的繁衍和智力开发,竦塘黄氏人文郁起,黄坚就是有元一代出在竦塘村的黄氏一族第一个进士。
明成化以降,竦塘黄氏涉足商界者日多。明清时期,竦塘黄姓一族出现了许多著名商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竦塘黄氏刻本方信编修的《竦塘黄氏统宗谱》(十卷,附录一卷)就以墓铭、行状、传记的形式,记载了不少本族商贾的行实。如明代人黄五保(1474—1540),字万安,号乐斋,他自少读书,通大义,稍长挟资治鹺淮阴间,“善察盈昂,与时低昂,以累奇赢致饶裕”,“以孤孱自树起家,愈益好义”。又如明代人黄豹(1486—1545),字用韬,长大后,见“邑中富商大贾,饰冠剑,连车骑,交守相,扬扬然,诩诩然”,而为这些富商大贾做仆役的往往是竦塘人,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便“挟资赀以游荆襄南楚”,因“贸迁而数至困”。遂将资金转而投资于有“鱼盐之饶”的东楚都会淮南。他杜绝一切投机奸诈,坚持为廉贾,结果“一年给,二年足,三年大穰,为大贾矣”。难能可贵的是,他发财后,“富好行德,喜施予”。黄豹之子黄锜(?—1553),“虽商而博涉左传史家言”,“退让好施予,咸出自天性”,“好贤礼士,挥金不靳”。
黄豹经商致富后,十分重视智力开发,生前命孙子黄溱业儒,“从诸荐绅先生游,补郡学博士弟子”。黄溱继承先祖遗志,终成“才藻华丽,爽迈不群”之人。
明代竦塘人黄存芳(1488—1561),字汝贵,号东庄,“年十六,从父商于历阳(安徽和县)。甫弱冠,即能与时俯仰,握计然之划,数年遂累千金。已而治鹾居市天门(今湖北省天门市),审积著,察低昂,择人而任时,故财货日振,致赀累万。”他发迹后,自奉俭约,遇岁饥赈济贫民,“虽为贾人,而言论风旨雅有士人标格”。再,黄莹(1499—1550),字元洁,号云泉,曾祖考三代业盐两淮,他长大后继承家业,“数十年两淮成首商”。他谙熟营商之道,读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至计然之言,他说:“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矣。故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败取如珠玉。”他不仅好施与,而且“乐于荐绅先生文学交游”,俨然儒商。
竦塘儒商领军人物应推明成化、嘉靖年间的黄崇德、黄崇敬兄弟二人。
黄崇德(1469—1537),字用仁,号金竺山人;黄崇敬(1471—1524),字用礼,号竹窗。他们的父亲黄廷黻,为徽州府诸生,知识渊博,“声称籍籍,少有盛才,文章宏富”。在父亲影响下,兄弟二人自幼刻苦攻读,有志于通过科举取士,光宗耀祖。后因家庭变故,家道中落,父亲以宋代理学大师陆九渊“治学以治生为先”的道理告诫儿子,两个儿子遂放弃举子业,转而经商。他们最初商游齐鲁燕赵之间,具体经营什么项目,史籍语焉不详,有可能是放债收子息。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中国早期的商业理论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他有个弟子叫猗顿,本为鲁国一贫寒书生,因拜范蠡为师,受指点,先靠畜牧作原始资本积累,随后开发河东盐业,终成巨富。黄氏二兄弟经过一定的资本积聚,“既而止淮扬,效猗顿氏”,终成巨富。
黄崇德发迹后,黄氏族人都纷纷跟随他经商,于是,“竦塘黄氏胥富等千户侯,名重素封”。黄崇德虽然十分富有,但依然崇尚节俭,泽及乡党。追随他闯荡商海的族中子弟也以他为楷模,“率公之法而为廉贾”。
《竦塘黄氏宗谱》载有一篇《明处士竹窗黄公崇敬行状》,其中说:黄崇敬“治鹺能择人任时,取与有义,不效世俗沾沾然竞锥刀微末利,义入而俭出,赀大饶裕。”他一再说,“积而能散,礼经明训”。他周穷恤匮,慕义如渴。《明处士竹窗黄公崇敬行状》中还记载:“属岁大饥,人且相食,有携子鬻者,公询知其无他出也。谓曰:‘汝鬻是,谁后汝?\’鬻者泣曰:‘姑活旦夕耳\’,公畀之值而还其子”。黄崇敬将老子所言“深藏若虚,盛德若愚”,当作为人处事的圭臬,坚持高尚寡欲,襟怀冲淡,远避名势,不喜阿媚。他享寿仅五十四,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贾者罢市,坌拥哭公”。
据资料披露,民国时期在上海经营丝绸的黄吉文亦为竦塘人。他发达后资助家乡贫寒子弟求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曾为西溪南崇文小学董事,每年资助办学经费二百大洋,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抗战期间,黄吉文与休宁人胡德基在上海原河南路创办过“胡开文益记笔墨庄”,休城胡开文第六代亦即最后一代店主胡洪椿及其弟胡洪镆,也是墨庄股东。解放前夕,各股东重订契约,资本增加为“国币贰亿圆”。
汪姓也是竦塘著姓之一。竦塘汪姓历史上也出过富商,清代巨商汪东山(又名仁泰)就是一个代表。相传他在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常熟及浙江富阳等地均有店肆,共约二三十爿,因信誉佳,名气大,赚钱多多。汪氏兄弟四人,东山居长,财雄势大,甲于一方。他曾捐资重修临塘古寺。竦塘汪氏富商对当地教育事业的贡献,至今未见原始典籍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论。
今属竦塘行村的郑村也是一个著名古村落,郑、叶二姓为当地著姓,历史上出过不少著名的学者和富商,郑源小学首任校长叶锡纯就出于几代茶商之家。叶锡纯以及叶氏家族同竦塘的舒、曹、黄、汪、郑等姓氏一样,对振兴竦塘文教事业、培训人才做出过贡献。
“百年大计,莫如树人”。办教育为百年大计。经商致富之后,培养子弟读书刻不容缓,是古代徽商和近现代徽商的根本信念。据笔者所考,徽州诸多人文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中,不少名族望姓中,营商发迹之人回乡捐资助学者特别多,他们为家族和宗族培养了人才,也使自己的故里成了风雅家园。后人没有忘记他们,历史没有忘记他们。
(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茹)《黄海晨刊》携手日照天宇茶叶平价超市推出重磅茶叶惠民活动:5月9日至5月15日,每天到店的前30名顾客,持《黄...
祁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祁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