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并从五个方面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出决策部署;十九大报告同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黄山来说,这不仅为保护传承徽州文化和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推进二者融合打开了通道、开辟了新途。
一、坚持徽文化的活化利用,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明确要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立足黄山实际,就是要依托徽文化宝贵资源,着眼产业化方向,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抓手,推动徽州传统文化产品向现代化文化产业转变;推动徽州传统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丰富旅游文化业态,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徽州传统文化内核与互联网、物联网等等结合,发展文创产业等。
一是利用徽州古村落、徽派建筑等文化遗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徽州古村、古桥、古塔、古建筑等(大量散布于乡村之中,是精品旅游资源,可通过开发特色小镇、写生基地,发展民宿客栈等方式,推动乡村自驾游、休闲游和健康养生游等发展。二是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做强“非遗”产业。徽州罗盘和“徽州三雕”等非遗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生产技艺和传承人队伍散布民间,按照规模化和品牌化等理念,在继承中创新,可以在推动传承人队伍建设的同时,实现“非遗”产品的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挖掘徽文化特色元素,创新文创新业态。一方面,深入挖掘徽文化精神内涵,提炼徽文化特色元素,结合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可打造如《宏村阿菊》等大型实景文化演出产品;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傩戏、叠罗汉、板凳龙等徽州传统民俗活动,以打造特色民俗产品等新业态。
二、加强徽文化的保护传承,助推乡村生态宜居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徽文化的保护传承,既要从文化遗存自身出发,抓好物质层面的修缮维护传承工作;更要立足全市文化遗存广泛分布的特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来推进,以徽文化智慧助推生态宜居,在推进乡村生态宜居中更好实现徽文化保护传承。
一是坚持徽派建筑的保护利用。徽州古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生态宜居的题中之意。近年来,黄山市以“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等为抓手,从产权流转、技术攻关和活态利用等入手,加大古民居、古村落等保护,守住了徽州村落的独特精致之美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二是传承徽州文化的生态理念。徽州文化贯穿了与自然、与山水、与田园以及人际间融合思想,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如西递、宏村等古村落的建筑美学,如祁门环砂的放生池等等;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乡村建设规划、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有很好借鉴意义,值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传承发扬。三是借鉴徽州古人的发展智慧。徽州自古山多地少,徽州先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没有走破坏自然的路子,而是最大限度利用山区特产资源,经商读书,既在外创造300年无徽不成镇的神话,又用经商所得财富反哺家乡,保护了生态环境,创造了徽州文化。这种发展方式,可谓是绿色模式。
三、挖掘徽文化的道德内核,助推乡风文明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的决策部署,深入挖掘徽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特别是徽州历来崇文重教,百姓群众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受徽文化影响较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风文明中,徽文化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发挥历史名人的示范作用,引导向上向善。徽州历史上,有忠君爱国、正直无私、清贫俭朴的“清官廉吏”,如明朝黟县人胡寿安担任信阳知县,在自住院内挖地种菜,补贴日用,人称“菜知县”;有拾金不昧的举人,如明朝休宁商山人吴清拾金不昧,后人为纪念他修建“还金亭”;有拿出辛苦积攒的钱财修桥铺路、捐资助学、助老助穷的徽商;有独守家中、侍奉公婆的徽州女人;这些人所具有的道德品行,有助于今天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发挥徽文化的教化作用,淳朴村风民风。徽州人长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熏陶,十分重视品德“教化”,如重视家风,西递敬爱堂悬挂的朱熹所书的“孝”字,传递的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文信仰;如重视读书,“几百载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徽州是“程朱阙里、理学故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徽州仕、儒、贾、庶等共奉的核心价值观;如重视行业道德,徽商贾而好儒,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讲究的是诚信守信……这些思想、观念和品德,对于今天推进乡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仍具有时代意义和作用。三是挖掘“非遗”民俗的时代价值,丰富乡土文化。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历史上徽州乡土民俗文化产品众多,目连戏、徽剧,叠罗汉、板凳龙、庙会、灯彩等,今天通过系统挖掘、创新载体、特色发展,能够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四、借鉴徽文化的乡贤乡约,助推乡村有效治理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的关键处、乡村治理的方向标就是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从徽州乡村历史发展进程看,自治和德治极为重要。徽州5000村,很长历史时期内大部分村庄都保持了传承稳定,其中的原因,除了徽州有天赐的自然屏障,难以受到战争破坏外,儒家文化的精神凝聚,宗族的群体维系,乡贤的牵头作用,村规民约的自觉约束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构成徽文化的重要部分,包含着乡村自治和德治的内容,今天,利用这些资源,打造村史馆、乡贤馆、名人馆等,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治理:
一是用好徽文化的道德力量。当前,乡村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体由稳定性向流动性转变,社会生活由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社会空间由地域性向公共性转变,社会关系由熟悉性向陌生性转变,社会结构由紧密性向松散性转变,但以乡为基点的活动空间和以土为基础的生存依托没有变,由此,传统优秀文化作用需要再传承加强。儒家思想讲求的人与人和谐共处、和谐共生,温良恭俭让等;徽州历史上由朱熹理学、戴震朴学和胡适新学以及徽州人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勤劳、节俭、仁爱、忍让、抗争、奋进、爱故土、重礼义、守信用等道德品质,在今天乡村治理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二是用好乡贤的人格力量。徽州历史上的“乡贤”,大体由深孚众望的长者、为善一方的乡绅、隐居向学的大儒和诚信朴实的民众等组成,他们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在于自身的人格魅力、道德操守、处事能力和村民认同。随着时代变迁,今天的新乡贤群体需要从叶落归根的离退休人员、务工回乡的创业人员、家风优秀的大族后裔、长期担任村“两委”干部的人员、乡村能人中来重构。其作用,就是风气教化的实施者、公共服务的牵头者、纠纷矛盾的调解者、时代风气的引领者、村庄形象的代表者。三是用好村规民约的约束力量。徽州历史上,村民自治是较为广泛存在的,表现较为普遍的就是各类村规民约,比如禁渔、禁猎、禁山、禁毒、禁赌、禁止虐待老人等石碑,比如杀猪封山等习俗,比如各类祠堂祠规、家谱家规等,剔除其中的封建内容,其中不少对于我们今天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乡村治理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五、挖掘徽文化的时代价值,助推村民生活富裕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乡村振兴战略,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是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等建设的系统工程,其中,如何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让农耕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支撑,助力村民生活富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
一是坚持一条思路。着眼构建黄山市“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新格局,坚定不移地推进自然生态、徽文化资源和丰富物产等相结合,推进乡村振兴。二是突出四种模式。立足黄山和各乡村实际,通过“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休闲度假”、“文化+互联网”等模式,创新乡村经济业态。三是壮大五大产业。着重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民宿客栈产业、“非遗”文化产业、民俗表演产业和电商产业。四是打造五支队伍。要着重培养“非遗”传承人队伍、徽文化专业研究队伍、徽州民间技艺人才队伍、市场策划营销队伍、文化产业经理人队伍。五是协调四种关系。发挥徽文化时代价值,不是简单的破立、取舍和扬弃,需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不能非此即彼、相互对立;保护利用与农民利益的关系,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生产生活与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土地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多方努力与协同共进的关系,不能各自为政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1928年,天气转冷,梅兰芳到粤演出,气氛火爆。广州海珠大戏院里座无虚席,却鸦雀无声,观众们屏住呼吸,生怕遮了梅兰芳那流丽含蓄的唱腔。跑场时,只见人飞,不见足动,如同水上浮萍,顺流而下,台步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