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祁门新闻 > 正文

让桃源文化永续传衍

来源:黄山晨刊 2017-11-08 14:16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汪悦程向阳文/摄

近日,记者走进祁门县闪里镇桃源村,正在整修的村前广场、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居,优美别致的村内景色,村口,村民坐成一排唠着家常,村容村貌整洁,村风村民淳朴……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桃源村位于祁门县西端,始建于南宋淳佑六年,因形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得名,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村民以陈姓为主。2012年,桃源村被列入省级古村落保护群。自元代以来,桃源广建祠堂。以祠堂为代表的古建筑,遍布里外桃源。优美庄重的建筑艺术,传承着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走进桃源,仿佛穿越了历史。沿着曲折的小巷,穿行在干净整洁的桃源古村,古祠堂、千年古树、错落有致的古民居,让人应接不暇。迎面所见是大经堂,前院宽敞,是众多村民议事聚会的场所。走进大经堂,一院两天井三厅堂的布局,十分震撼。展馆中央放置有传统糕点字豆糖的制作工艺,它是这一带的传统年货,为了充分展示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在布展时专门聘请天津泥人师傅将字豆糖的制作工序以泥人的形式进行塑造展示。大经堂后厅一阁乃书院,供学子读经,体现了“诗书”桃源的本涵。

9月12日开馆的祁门县首家村史馆——闪里镇桃源村史馆就设在桃源村大经堂内,依据桃源村发展历史,将村史馆分为四大主题进行布展,其中体现陈氏族谱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宗族精神,教化家族子孙,使得全村和谐发展近千年。该村史馆还展示出大量的农耕农具,方便广大参观者了解当地农耕文化。该馆的展出,浓缩了桃源的历史记忆,记录着桃源的历史变迁。桃源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徽州祠祭”代表性传承人陈敦和告诉记者,将大经堂作为一个村史馆进行打造,展示教化素材,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为人处世、自训好学的平台,起到了教育后人、传承重文重教的目的。

离大经堂不远的叙五祠,则是另一番景象。在祠堂后方,一株巨大的千年古樟枝繁叶茂,蔚为壮观。叙五祠是桃源陈氏宗祠,原名“敦睦堂”。据陈敦和介绍,叙五祠之享殿采轩顶结构,富丽古雅,犹如一顶爵冠,喻指官宦之家;将轩顶反扣,又犹如一口大锅,寓意合族同锅吃饭,有福同享。而在保极堂,祠内建筑装饰极其考究,雕梁画栋,浮雕镂雕随处可见。取名“保极”,既是对远祖的纪念,又是对后人的鼓励:保持大舜盛德,打造“忠孝”桃源,是保极堂的宗旨。

陈敦和从2006年开始整理资料,向村民宣传,发动大家集资修缮祠堂,并引起政府重视。先后有国家文化部、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前来调研宗祠的文化和保护。“目前村内保存完好的祠堂还有5幢。祠堂是忠孝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些祠堂修建好不容易,倒了就可惜了,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祠堂。”陈敦和说,儒家学说,忠孝礼义,是桃源文化的思想核心。家规家训特别突出这八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陈氏先祖创造的高尚人文精神和文化精髓为大家留下了一份丰富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这个义务将它永续传衍,发扬光大。

图为桃源村史馆

新闻推荐

黄山移动落实***推进信息“惠”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推进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信息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举措。黄山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将信息化扶贫在徽州这片土...

祁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祁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废电池“回家”记2017-11-03 14:52
评论:(让桃源文化永续传衍)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