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祁门新闻 > 正文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安徽祁门县南部、皖赣边界的崇山峻岭深处新建一处国营林场。从此,沉寂的深山犹如一个美丽的新娘揭开了神秘面纱,向世人展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祁

来源:黄山晨刊 2016-11-1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大西源一幢屋□束隆定

红军阻击战之谜

搬家到采育场后,我转到当地芦溪中学读书,班上的同学有的是查湾村和舍会山附近的。在黄山市地图上,采育场、查湾村和舍会山呈三角形分布,三地之间相距仅十多里路,而采育场又离舍会山最近。从同学的口中,第一次听到红军和“土佬”(汪振丰)及发生在舍会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舍会山是红军频繁活动的地方。土佬人体藏信、多次化装过封锁线给红军送情报的故事,在当地人人皆知。工作后接触到祁门革命历史,了解到舍会山是中共皖赣特委活动中心。在县内不同时期成立的众多中共祁门县委根据地中,舍会山是红军在祁门县坚持革命斗争时间较长的根据地。方志敏、陈毅、李步新等都曾经在此战斗过。1937年12月,陈毅从江西来舍会山传达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精神,这就是著名的“舍会山谈判”。

采育场桂花树与江西的曹村、鹅湖仅一山之隔,一条十几里的山间小道将两地相连。在桂花树村对面的山顶上,曾发生过一次至今不为人知、却十分惨烈的红军阻击战。据推测,这一场战斗,有一百多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

2015年11月的一天,在祁门工作的江君和朋友路过屯溪来到我处。我们的父亲是同乡,以前都在采伐队工作。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后来全家一起搬到采育场。发小自家乡来,不亦乐乎?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们回忆小时候在一起的难忘经历。当说到采育场,我说以前这一带是红军经常活动的地方。我的话题使他回忆起一些往事,他说小时候从桂花树村到小西源学校上学,要翻过门前一座高山,在山顶上曾捡到过一颗子弹;有一个同学还捡到一把刺刀。更惊奇的是,他还听说就在同一处,小西源村的职工家属们在山上抚育树苗锄草的时候,竟从一凹陷处,挖出十几块银元,惊喜的人们一轰而上,立即将银元全部抢光了。江君一个姓魏的同学,当时也随家属一同锄山,他抢到两块。魏同学告诉他,银元上有一只老鹰,另一面是一个外国女人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鹰洋。由于我比江君大一岁,搬入采育场时在外面读书,后来就工作了,这些事情以前也没有听说过。发生在这大山深处的这些事情,人们并不在意,也没有联想到什么,意外捡到当时并不太值钱的银元,高兴几天后也就烟消云散了。江君说,山顶上有一条近三百米长的战壕,经过多年风化,战壕只剩半米深、一米五左右宽。战壕的山脚下,是一条通往江西曹村的小道。江君说,他捡到的子弹有四五厘米长,黄色子弹筒上有一个洞,他曾将成片状的黑色火药掏出来晒干,好奇地用火试一下,看能不能点燃,谁知火柴头刚近火药,突然火光腾起,将低头的江君眉毛和前额的头发都烧焦了,而同学所捡的刺刀除了刀背和凹槽上有所腐烂外,刀刃处仍然十分锋利,闪着亮光。

这场战斗是怎样的规模、双方是什么军队、为什么将银元埋在山上?我和江君为此进行了推测,认为这极可能是在1934年左右,中央红军撤出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后,留守在南方由陈毅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惨烈的战斗。显然这是一场有准备的战斗。在这条战壕里,应该有一百多名红军,他们可能是为了掩护部队突围,也可能是打击路过的敌人。他们虽然占据着有利地形,在经过激烈的殊死战斗后,无奈敌强我弱,在人和子弹快要打光时,负责保管财物的红军战士为了不让银元落入敌军之手,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将银元就地掩埋,直到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发生在桂花树村的这场红军阻击战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记载下来,或许将永远成为一个谜。

江君后来还对我说,在敌人封锁山上的红军时,村民为顺利通过敌人的检查站给山上红军送饭,利用挑粪进山浇菜的时机,竟将米饭藏匿在粪桶下面的夹层中。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闪闪的红星》电影,潘冬子为躲避敌人的检查,机智地将盐化成水,倒入棉衣内侧里,才顺利地送入大山。人体藏书、粪下藏饭,与潘冬子的行为,如出一辙。《闪闪的红星》拍摄地就在江西婺源县境内,也与这几处地点都十分邻近,说明电影是按照当时的现实,选择特定的环境进行拍摄的,真实地反映了皖赣边界地区军民对敌斗争的写照,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的深厚情谊。

喧闹过后的宁静

怀着对这片故土的眷念,近年来我和江君几次回到这里探访,心情一次比一次沮丧。全场从兴盛时期的1200余人,减少到目前50多人。十八跳、小西源、毛竹园、大西源和桂花树等五个村子,早已人去楼空,村民都集中到场部鲍村居住了。村庄中土墙房已经坍塌,一幢幢连排的砖房,坐落在荒郊野外的草丛中,只剩下外表一个空架子。家家户户门窗前后通透,屋内一片狼藉。屋内的木料,能搬能拆的都被外人拿走了。

大西源村,两年前去看时,两幢房子还是部分坍塌。房子的门前,之前平整光洁的场地竟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毛草。凭着记忆,我艰难摸进“家”门口,发现“家”中的楼板已全部被人撬走,那些又宽又厚的松木板,外面人是很难见到的。西边一户金姓人家是最后搬离的,几间屋内还有许多旧家具,有的柜门开着,里面衣物被人翻出扔在地上,犹如主人出去做事,家中遭盗一样。柴房里,一排排锯后剖开、堆放整整齐齐的木柴也被留下了,尽管这些木柴是主人花费无数人工完成的,但在县城里,租住的小屋是容不下更多物件的。让人伤感的是,最近一次去看时,竟连部分坍塌的房屋也不存在了,村庄已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人们在屋基地上种了树苗。如果不是那长长的石阶和挡土墙,人们很难想像,这里曾是一个热闹的村庄。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人们的退却,大自然那神奇的自我恢复能力得以显现。进村庄小道两旁的树木,经过二十多年的恢复,已经枝繁叶茂;当年砍伐植树的山上,又逐步恢复成茂密的混交林。自从采育场人的进驻后,河里的鱼儿几乎绝迹,现在小河里正在慢慢地恢复她原本的面貌,又能看到有鱼儿在溪涧中游动。

据了解,采育场里的这些村庄一百多年前就曾经有人类居住。如桂花树村的地名,就是因为村中有一棵树龄已经达一百二十余年的桂花树而得名,如今的桂花树已是枝繁叶茂,而村中又多了一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和这里的桂花树一样,也是人工种植的。江君告诉我,这曾是桂花树村一位姓傅的人家到芦溪粮站买米时,折下一根树枝迁插的。三十年过去了,梧桐树长得又粗又大,树高早已超过了桂花树。

如今的采育场已经被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一草一木将受到人们的保护,曾经喧闹的大山深处,又回归了自然的宁静。但愿这一次宁静更加悠长,让自然生态恢复得更好。而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人们也能深深记住,不会忘记。

新闻推荐

黄山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整体经济稳中有进刚刚过去的一年,黄山市围绕“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建成运营黄山农产品物流园,成功举办中国茶叶经济年会和中国...

祁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祁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深山云雾访安茶2016-08-24 00:00
评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安徽祁门县南部、皖赣边界的崇山峻岭深处新建一处国营林场。从此,沉寂的深山犹如一个美丽的新娘揭开了神秘面纱,向世人展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祁)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