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向素有“安徽南大门”之称的祁门县城,我们冒着蒙蒙细雨,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36公里,抵达祁门最南端的一个乡镇——芦溪乡。这里是安徽省的“南极”,距离江西省境内只有一步之遥。就是这个群山环抱的世外桃源,却隐藏着一个险些失传的中国茶文化瑰宝——安茶。
当年“圣茶” 名扬四海
翠绿的群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阊河像一条玉带般缠绕在山下,竹排、木船、青山、绿水构成一幅独特的乡间田园风光。虽地处皖南山区,但这里地势低洼,最低处海拔仅79米,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芦溪乡独特的特产——安茶。
说起安茶,可能现在许多人还不太了解。安徽盛产好茶,比起毛峰、猴魁等名茶,安茶目前还是藏在深山无人知。其实安茶在中国茶文化里堪称一枝独秀,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种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紧压茶,选料精细,加工独特,品质更是出众。早在1725年,一代茶业大师孙启明创办了安茶,成立了当时名闻遐迩的“孙记圣庄”茶行。在清代,安茶通过水路运到广州, 并在广州、佛山转口销售于东南亚一带,如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国,运销路线基本固定不变。因其色泽黑褐,香气浓郁飘逸、泌人心脾,更为难得的是,它不但是一种上乘的饮品,还是良药,一直以来岭南中医诊方中常用“安茶”作引,广东、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更是尊它为“圣茶”。 至今广州及东南亚的老茶客对安茶仍念念不忘,希望能重新品尝到地道的祁门的安茶。
命运多舛 重获新生
既然安茶有那么辉煌的历史,那么为何现在名气不是很大呢?“安茶虽好,命运坎坷”。这是芦溪人对安茶的评价。汪俊革,这位质朴的中年汉子是黄山孙记安茶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孙记圣庄”的传人、安茶专家,从业20多年,谈起安茶,汪俊革娓娓道来。“在安茶的鼎盛时期,每天都有满载着安茶的船只扬帆南下,但是在20世纪前页,由于连年战乱,中国南方山区匪患猖獗,安茶的运输道路被切断。再加上安茶的生产销售的周期长,不是当年生产当年销售,渐渐当地人都种植生产收益快的红茶。这样一来曾经的‘圣茶\’渐渐萎缩了,到了解放前几乎绝迹。”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抢救发掘安茶这一祖国茶文化的遗产,1988年,祁门县有关部门派科技人员深入安茶旧产地芦溪一带,遍访当年安茶制作、经营者,经过艰辛努力,终于试制成功。随后两次在“安徽省名优茶评比会”,安茶由于品质优异,风味独特,荣获特等奖。至此绝迹近半个世纪的安茶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独树一帜 魅力何在
祖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各种好茶玲琅满目,安茶何以在众多好茶中独树一帜?汪俊革先生介绍: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安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和氨基酸等物质,有解渴清热去火、消瘴避邪、益寿健神、杀菌防腐防癌之功效。
“安茶在岭南和东南亚一带,不仅是一种上乘饮料,而且被视为良药,据说20世纪初期,岭南一带曾瘟疫流行,而一位戴姓名医用安茶作药引,治好了不少病人。安茶可以治病的消息,从此不胫而走,以致于被人们奉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安茶治百病,当然不可能,但安茶适合热带潮湿地区人们饮用,却有科学根据。广东、南洋一带多湿热天气,人们饮用新茶,容易上火,致头昏脑胀,烦燥不安,而安茶性温凉,尤其是陈年安茶,火气已退尽,茶性更温,味涩生津,能够祛湿解暑。当年两广、东南亚一带,有条件的人家,几乎都备有安茶,且越陈越受欢迎。”
特别是现在炎热难耐的夏季,每天泡杯陈年安茶,清热败火,健脾养胃,养颜减肥,安神健脑,让人感到安心、安静、安全。
汪俊革先生特别自豪地介绍说,芦溪一带很少有胖子,而且芦溪也是小有名气的“长寿之乡”,多少有他们长期饮用安茶的因素。为此汪俊革先生还特意带我们去拜访了一位98岁的长寿老人,那么大岁数不但生活能自理,还能爬山挑水,让人惊诧。
采摘制作 工艺复杂
与别的茶叶不同,一般茶叶像蔬菜水果,越新鲜越好,而安茶则像酒,越陈越好。甚至有“三年为茶,十年为药”之说。
安茶介于红、绿茶之间,其色泽乌黑,汤浓微红,口味香醇,别有风味。新茶汤色橙黄明亮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转黑,汤色红亮。
安茶采制,非常讲究,采摘时间有严格规定。制作上品安茶,必须在谷雨前后不超过10天左右的这段时间内。制作分初制和精制两部分,初制分晒青、杀青、揉捻、干燥4道工序。初制一般由茶农手工操作,然后将毛茶售予茶号精制。精制主要有筛分、撼簸、拣剔、复烘、装篓成型5道工序,其中的筛分就很讲究,需要用9套竹筛按顺序筛分,茶叶被分为1至9个分号茶,可见安茶制作的精细。成品安茶一般分为5个等级:特贡、贡尖、毛尖、一级、二级。与一般茶叶不同,安茶刚制成时不直接饮用,还需陈化,储存数月,甚至2至3年。因此现在安茶的产量并不大,整个芦溪地区,一年也就两三万斤左右,也就更显得安茶的珍贵。
市场潜力 不可估量
既然安茶好喝又保健,有那么多的功效,为何目前在市场上还是“非主流”?
芜湖“姚大山茶访”(雾里香茶庄)总经理姚学冲先生是“孙记圣庄”安茶安徽运营商,更是业界专家,他的解释道出了其中谜底。
“这首先是个消费者认知的误区,一般茶客从传统的观念上理解,茶叶第一要看品相,也就是重外表不重内涵。比起绿茶的外表清秀,颜色暗黑的安茶乍一看不被人看好。其次是安茶的产量不高,市场上销量不大,被人误以为品质不高。还有就是在包装上,安茶包装为压紧装在小竹篓内(每小篓装茶1斤或半斤),再放入烘橱内烘干,使其凝结成椭圆形块状,即依竹篓容量成型。这种纯天然无污染的包装,品相看起来不够光鲜。”但是品尝过安茶的人都会逐渐接受它的内在品质。安茶的好处就妙在一个“陈”字,它陈而不霉,陈而不烂,越陈茶味越纯正,而且安茶耐泡,能泡13道水都保持茶香。“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般的好茶就像一位颜值爆表的美女风情万种,而安茶则是一位优雅的知性美女,以气质和内涵取胜。”姚学冲先生玩笑道。
所以说现在安茶在市场上还尚需一个引导和消费者认知的过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安茶这朵中华茶文化里的奇葩,将会重现昔日的辉煌。 刘江 文/摄
用特质铁壶煮上安茶,招待四方来宾。
深山芦溪里的安茶
深山茶园
新闻推荐
11月12日~13日品质发团
祁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祁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