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祁门新闻 > 正文

大美安徽·好人范

来源:安徽日报 2015-10-05 16:12   https://www.yybnet.net/

吴笑梅,歙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徽州特色系列剪纸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在业内被誉为“徽派剪纸风格”的代表,并在多所学校开设剪纸课程,传承技艺,培养传承人,为宣传徽州工艺、弘扬徽州文化作出不懈努力。

除了坚持着徽州剪纸的学术研究、创作和传承工作,她还志愿结对帮扶了2名贫困儿童、4名留守儿童,免费传授几十名留守儿童和剪纸爱好者技艺,义务担任少年宫的校外辅导员。 2013年被评选为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本报记者 潘成 摄

黄锡文 坚守承诺战友情

■ 本报记者 林春生

节日的山村,宁静中平添了几分喜气。 10月1日,在铜陵、青阳、南陵3县交界的天门镇金塔村棋冲村民组,烈士虞保舟的老母亲分外高兴,因为她的“儿子”黄锡文来看她。

上午8时多,黄锡文就赶到了“妈妈”家。见到“儿子”,虞妈妈脸上顿时漾起笑容,赶紧把“儿子”让到屋里,黄锡文把从村口买来的鱼肉和几样新鲜菜提到厨房,挽起衣袖就干起家务。

洗好衣服,黄锡文又拿起扫帚,将房前屋后的角角落落仔细打扫一遍。 “儿子”在外面忙着,虞妈妈在厨房里忙着,洗菜、烧饭,不亦乐乎。

今年54岁的黄锡文,家住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镇朝山,是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30年前,他与同乡兼战友虞保舟一同上战场,战前他们约定,如有一方牺牲,另一方须替牺牲的战友照顾双亲,尽责尽孝。 30年来,为了这一承诺,黄锡文从黄家到虞家,一路走过来,年复一年,200多个来回,把一条山间小道走成了大爱之路。

“每天都要高高兴兴的,不要吃剩饭,健康最重要,钱不够告诉我……”“儿啊,在外面喝酒要控制一点,烟也要少抽。 ”饭桌上,母子二人说着体己话。知道虞妈妈还能喝二两白酒,黄锡文一边陪“妈妈”喝酒,一边反复劝老人家别不舍得花钱,只要开心就好。

“30年了,我们这样已经成了习惯。 ”黄锡文话不多,但对虞妈妈却有说不完的话。黄锡文说,30年前,当他得知战友虞保舟牺牲时,他就告诉自己,只要活着回来,就一定要照顾好虞保舟的父母。退伍回乡后,黄锡文便去虞家认了双亲,从那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他都要去祭拜虞保舟。每逢过年过节他就会买上一些营养品去看望两位老人,陪老人聊天、做农活。虞父去世后,只要一有空闲,黄锡文便想着去看望虞妈妈。

寒来暑往三十年,风霜雪雨时的嘘寒问暖,困难坎坷时的不离不弃,黄锡文与虞家的情谊早已凝成割舍不开的亲情。

胡兵 义务献血十多载

■ 本报记者 胡劲松

他是一名环卫工,每天奔走在大街小巷,为的是城市的卫生和整洁;他是一名Rh阴性B型稀有血型库志愿者,因为血型稀有,他已累计献血超过一个成年人的血液量。他就是安庆市大观区环卫处职员胡兵。

10年前,20多岁的胡兵第一次献血,并成为血液中心稀有血型库志愿者。成为志愿者意味着承担比普通人多得多的献血义务,随时有可能要献血。 2007年的一个下午,胡兵接到了市血液中心打来的求助电话,正在工作的他一边向单位请假,一边自费赶到中心血站,献血后又匆匆赶回工作岗位。

2008年,胡兵结婚。母亲盼着早日抱孙子,“警告”他这一年不要去献血。不料,那一年还是遇到了紧急情况。一天,他接到血站紧急采血通知,病人危急,胡兵二话不说,瞒着家人第一时间献了血。

后来,胡兵加入了全省性献血志愿团体,这样献血机会更多了。2012年11月,池州某工地上,一个血型为Rh阴型的中年妇女被机械误伤,失血过多生命垂危,医院告急、血库告急。胡兵知道后立马请假赶到池州,再一次救助了伤者。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和献血安全,胡兵严格控制饮食,并坚持跑步锻炼。胡兵有一个习惯,下班后喜欢喝一点酒解解乏,但为了保证血液质量,一到献血间隔期就滴酒不沾。

多年来,他救助过大出血的产妇、白血病儿童,还有未曾谋面的陌生人。

如今,义务献血已经成为胡兵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自觉行动。

今年国庆期间,安庆市正值黄梅戏艺术节。 “节日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上班,因为越是节日环卫工越忙碌。再说,好多人都出去了,万一有人要用血我还能顶一下。 ”胡兵说。 2015年8月,胡兵被评为乐于助人的“中国好人”。

方胜强 爱心情暖留守娃

■ 本报记者 殷 骁本报通讯员 黄慧群

每天50多公里路途,固定投递100多户,自从踏上乡村投递员岗位那天起,祁门县邮政局投递组副组长方胜强就爱上了这份工作,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辟出一条 “爱心邮路”——为当地学校和贫困学生赠送书籍、文具、助学金,为此,他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爱心投递员”。

今年50岁的方胜强是个充满爱心的人。投递工作让他经常接触到许多贫困留守儿童,他们孤单简朴的生活与强烈的求知欲,方胜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便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今年读小学六年级的康康是他资助的第一个孩子。提到方胜强,内向的康康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方叔叔对我帮助很大,非常关心我、帮助我,他每次送的书和杂志,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 ”

“康康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在家由奶奶照看。一次,我到学校送报纸,看到他非常喜欢课外书,就替他订了《少年博览》《课堂内外》和《小学生阅读》等刊物。 ”后来,老方了解到康康的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课外书,于是就给他们班每个小朋友捐赠了一份《小学生学习》。

“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够热爱读书,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方胜强说。

2009年初,方胜强和一位老师闲聊时了解到,县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小辉母亲残疾,生活极其困难,学习成绩很差,老师对此忧心忡忡。随后,方胜强主动找到小辉的家人,希望能够帮助他们一起教育孩子。他给小辉赠订了全年的《中国儿童报》和《儿童文学》,并捐赠助学金和一些学习用品,同时还经常找小辉谈心,鼓励他向优秀的同学看齐,帮助奶奶照顾妈妈。在方胜强的关心之下,小辉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性情大有改观,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孩子懂事了,我就放心了。只要条件允许,我每年都会资助他! ”方胜强承诺。

23年来,方胜强先后为贫困学生送去课外读物2000余份(册),获得了“省邮政系统创建文明行业窗口服务标兵”“全省邮政报刊营销百优奖”“全省邮政系统模范文明员工”和“第五届黄山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刘光友 真心照看三兄弟

■ 本报记者 张鸣

“二哥,国庆节中午来吃饭,我们兄弟几个喝一杯。 ”早在节日前,合肥市包河区骆岗街道包河花园社区的刘咸贵就给同社区的刘光友打电话,约着国庆聚一聚。 “好的,国庆节哪儿也不去,就陪你们三兄弟。 ”刘光友回答道。

刘光友说的三兄弟是徐云中、刘咸友、刘咸贵。三兄弟中,老大徐云中今年47岁,患精神4级残疾,老二刘咸友和老三刘咸贵都患有智力4级残疾。今年59岁的刘光友与他们非亲非故,可自从三兄弟的父亲5年前过世,刘光友便成为他们最亲的人。

几年来,刘光友每天都要去三兄弟家中看看,为了让三兄弟生活自理,刘光友还手把手教会他们洗衣、做饭。

“只有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他们的生活才不会陷入困境。 ”刘光友告诉记者,对他们就要像对孩子一样,要有耐心和爱心。

如今,在刘光友的帮助下,三兄弟尤其是老大徐云中基本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能去菜市场买菜,做一些简单的素菜。

“二哥,看,今天的饭是我烧的,菜也是我炒的,味道不错吧! ”老大徐云中乐颠颠地向刘光友邀功。

在三兄弟的餐桌上,自家炒的几样小菜虽然品相不怎么好看,但都可以吃了。

“好,不错,有进步。 ”刘光友一边吃着,一边鼓励。

去年10月,刘光友的老伴患上了胃癌,恰巧又赶上三兄弟中的刘咸友在马路边玩被汽车撞到。那段时间刘光友忙得像陀螺一样,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一直以来,刘光友在社区干着一份临时工的活,每月收入不过千把块钱,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但刘光友自始至终没有放弃照顾三兄弟。

“无论家里遇到怎样的变故,若找不到其他人来接手,我就会一直照顾下去! ”刘光友很坚决地告诉记者。 2015年,刘光友也因为他的无私和爱心被评为“中国好人”。

周贵民 风雨无阻测数据

■ 本报记者 周连山本报通讯员 袁恒金 张子国

10月1日早上7时不到,明光市明西街道岗集村农民、地震观测员周贵民,就骑上电瓶车赶往4公里外的石门山二氧化碳断层气观测点,观测那里的二氧化碳及地温等数值,之后,又赶到该村的洪庙泉水测报点,查流量、测水温、尝口感,并将观测到的数据等情况做了详细记录。 8时30分,他拨通了明光市地震局值班室电话,将上述数据逐一报告。

这个工作,周贵民每天一次,一干就是25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1990年12月,省地震局将明光市西北30里外的石门山一处泉眼设为地震测报点,并让责任心强的周贵民担任观测员。

上岗后,周贵民每天早上7时赶往泉口观测,认真记录当时天气状况、水温、水味、水流等数值。因石门山观测点位置特殊,其数据的点滴变化对于预测地震有着重要参考作用,他从不马虎。

冬季,因每天往返观测点,他的手、脸、耳常被冻坏。周贵民清楚记得,2008年冬,天降大雪,气温特别低,路面结冰,自行车无法骑,他就冒雪徒步往返。那年,他脸和手出现了严重的冻疮。

周贵民做这项工作报酬很少,有时还要倒贴。刚开始,他每月用信件汇总上报一次观测数据,除邮票外,上面每年给120元补助。后来,观测数据需要每天一报。为此,他拿出家里多年积蓄安装了电话。 2007年,省地震局又在石门山设立了二氧化碳断层气监测点。该监测点离周贵民家有近4公里的山路。为了节省途中往返时间,他又拿出家里积蓄买了一辆电瓶车。周贵民说:“我干这件事,不是为钱,只为自己观测的数据对地震预报有用。 ”

从1990年担任地震观测员至今25年来,周贵民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敬业精神,从没出现观测数据错报、漏报、误报现象。为此,他先后被评为“滁州好人”“安徽好人”,今年8月份又被评为“中国好人”。

李小栓 纤弱双肩撑起家

■ 本报通讯员 葛新爱本报记者 武长鹏

9月27日,吃过中秋午饭,安顿好瘫痪在床的父亲,蒙城县板桥集镇的李小栓便赶紧下地抢收玉米。

自幼丧母,10年前父亲又遭遇车祸,不畏艰难的李小栓用自己纤弱的双肩撑起了这个家。 2013年2月,李小栓获评“中国好人”称号。

2005年6月26日,李小栓的父亲因车祸造成严重颅脑损伤,先后经历两次开颅手术,支付医疗费50多万元,并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2011年10月,父亲并发癫痫,在借钱给父亲看病的路上,李小栓也遭遇车祸,住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为偏重脑震荡脑硬膜外出血。父女俩一起住院3个多月,欠下30多万元外债。

面对一系列不幸,李小栓没有丝毫气馁,她毅然辞去在上海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家中,一边种地,一边照看父亲。

为了照顾好瘫痪的父亲,李小栓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像的难关。正是由于她的精心照料,10年来,父亲身上没有出现一处溃烂,去年开始慢慢恢复了记忆。

父亲的身体日渐好转,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小栓仍孤身一人。这期间,上门提亲的不少,但一听到她要带着父亲一起出嫁,很多人都退缩了。

“我不能连累他人,自己的事等等再说。 ”为了父亲,李小栓毅然将终身大事放在一边。

几年来,李小栓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依靠租种19亩土地和兼职打工的收入,一边给父亲治病,一边偿还欠下的债务。

今年国庆节,正好赶上秋收秋种,李小栓虽然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轻松愉快地享受假日生活,但看到父亲一天天好转,她心里充满了希望。

“天气预报说国庆节期间可能有雨,得抓紧时间把玉米收回家,把小麦种下去。 ”李小栓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尽量多挣点钱给父亲治病,希望父亲早日康复。

让社会充满爱

■ 任诗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他们看似平凡的行为,折射的是崇高的美德和无私的境界。

他们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从事着普通的工作,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坚持、奉献和大爱,书写了一首首绚丽的诗篇,呈现了人性深处的美丽。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用平凡的行动和伟大的精神,为社会树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确立一种导向、一个楷模。

学习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学习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做起,把良好道德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在家庭孝敬父母、夫妻和睦、教育子女;在单位尊重他人、团结友善、勤勉工作;在社会热心公益、礼貌待人、履行责任。

道德模范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千千万万个“中国好人”,需要千千万万个“道德模范”。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用我们的爱温暖更多的人,让社会充满爱。

国庆假日期间,78岁的“中国好人”王家治像往常一样,一大早来到芜湖市赭山公园,为市民义务修理小家电。坚守助人为乐信念,王老54年来免费为市民修理小家电,被传为佳话。

本报记者 沈宫石 摄

新闻推荐

祁门全面推进“祁红+”

为弘扬祁红文化,探索祁门红茶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3月28日,“新纪元、新征程”2016祁红采摘节暨祁红产业模式创新论坛在祁红茶乡祁门县举行。此次活动秉承“弘扬祁红文化,探索新型模式”主旨,...

祁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祁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大美安徽·好人范)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