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户外运动风生水起,结伴骑行、徒步穿越成为一种时尚。“小寒”节后的一个早晨,我们祁门驴行·车友俱乐部群中的近百人,在县城新十字路口集合,分乘四辆中巴车浩浩荡荡向武陵进发。
武陵村位于祁门县历口镇南部2公里处,距县城约四十余公里。挡不住qq群中召集帖内容的诱惑,我决定加入这次出行。来之前头天晚上我为此还做了点功课,得知武陵村不但是祁门县建县史上第一任县长吴仁欢的家乡,而且这个深山村还“跳出”了个全国田径冠军——张世腾,致使我对这次户外活动愈发充满了期待。
车子行驶约半小时后,在一个牛头岭的车站牌旁停了下来,驴友们从车子上鱼贯而出,跟着印有“祁门驴行·车友俱乐部”的旗帜,沿着村村通的水泥路,甩开双臂,迈开大步向前走。队伍一字向前,如一条长龙,甚是壮观。当下正是隆冬时节,却感觉不到什么寒意,似是置身于初春季节一般,此时太阳正在徐徐攀升,播洒下一缕缕金色的光芒,看上去像隔着一层毛玻璃,半山腰至山尖全被白色的薄烟所笼罩,山峦一半被阳光温暖着,一半还没赶上被阳光光顾,没照着阳光的林海被衬托得愈加苍郁。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呼吸着负氧离子充足的清新空气,耳闻着潺潺的溪水声,眼瞅着叠翠的峰峦,山脚下左奔右突、跌宕而下如一帘白布的涓涓细流,灵魂不觉从喧嚣、嘈杂的市井中剥离了出来,惬意写在灿烂的脸上,幸福的话语荡漾在心田。
走过千年古村落——石迹村一队、二队,穿过千年羊肠土道,脚步终于迈进了武陵村。一树火红的挂着一串串果粒的千竹(又名相思树)在我们一进村便迎候着我们,看上去煞是喜气,大家甭提有多高兴了。穿过几户人家庭院,踏上一座石桥,极目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依山傍水,临河而建,河流由南向东从村中穿过,将村子分成两半,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气概。河面碧水盈盈,两岸的树木房屋在水中照着影子,蓝天上的白云在水中走,构成一幅独一无二的优美活动画卷。来到对岸,不见前面的驴友,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向南去了村中冠军家,有的往东走了。我按捺不住对冠军的仰慕,向南快步到了全国冠军张世腾家,只见院子里许多人簇拥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满着一枚枚奖章和一本本鲜红的获奖证书,有2008年第二十一届全国聋奥会选拔赛暨2008年全国聋人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金牌;2010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三级跳远、跳远、200米项目的金、银、铜牌;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男子三级跳远F60级比赛金牌等。走进他家大厅,墙上挂着许多他和父母、教练、队员,以及比赛、领奖时的照片。他的母亲告诉围着她的人,张世腾现正在合肥体校学习和训练。
告别了冠军家,我们原路返回向东走,来到一户高大崭新的房屋前,只见房屋里面坐着许多驴友,正在品尝着各色糕点,我们一行几人三步并作两步跨进房屋主人家,抓起大厅里桌上的字豆糖、苞芦松、荞麦馃、花生、瓜子等美滋滋地品尝,我边品尝边端着一杯主人泡好的热茶踱进主人的厨房,见不少人又在品尝刚起炉的年糕,吃得津津有味,我忙找寻饭碗和筷子,不见踪影,只好也学着其他人的样子,伸出五指从主人用七八十厘米长的如圆规般的叉子,在饭甑里挑起的一团年糕上拉扯下一块,顾不得烫手,一口又一口地吹着气大快朵颐。有的人吃罢年糕又去吃糍粑,而我再也腾不出一张口来了,但一想,还是留点胃口为好,后面还要品尝那只听过却从没见过的千层锅呢!
享了口福,我们又起身向东走,不久就到了一个宽敞的广场,见驴友陆续向一座古朴的屋子走去。往人多的地方扎堆准有看头,凭这几年出游的经历,我顾不得多想也跟着前往。
来到古屋的门下,一对半人高的青石鼓立于门下左右,旁边一脸长着络腮胡子,人称村长的正在向大家介绍村史,原来这里便是为纪念吴仁欢建县之功而建造的“建邑堂”。祠堂始建于唐代,由于年代久远,祠堂部分梁柱、墙体遭侵蚀、毁损,其中,主体木结构倾斜严重,部分墙体倒塌。2013年采取修旧如旧方式大修,村民自愿募捐10万余元,县政府“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投入资金十几万元。祠堂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内长27.8米,内宽2米,占地300多平方米,共五进。村长临时做起了地导,陪我们迈进大门,一一走过五进。第一进位置轩敞,供演戏之用,大门一关就是活动的戏台;第二进是长方形东西向的大明堂,东厢靠墙有过道,明堂中间青石板道稍高,两边水槽较低;第三进是享堂,享堂中堂的檩上挂有三块匾,上为“开邑元勋”,中挂“建邑堂”,下有“长史世家”;第四进是一狭长明堂,为排水、通风、防腐之用;第五进是两层结构,上有阁楼,东墙边装有楼梯上下,曾作为武陵村的私塾,直到新中国成立村里建了小学后才弃用。
驴友们在祠堂聚齐了,村长为表示对我们远道而来的欢迎,召集十几个能歌善舞的村姑,穿上统一的彩色服装,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广场舞。有的驴友受村民们的热情感染,也加入舞蹈人群中,翩翩起舞。鼓掌声、笑声、歌声在祠堂里此起彼伏,祠堂成了快乐的海洋。
开饭了。姑娘们跳罢一曲又一曲舞蹈退下场,村中的大婶大娘端上了千层锅、粉蒸肉、红烧肉、豆腐汤,还有那叫不出名字的菜,丰盛极了。驴友们拿碗的拿碗,盛饭的盛饭、夹菜的夹菜,筷子在千层锅里夹出了芫荽,翻出了年糕,挑上了粉丝,张嘴吃上了山芋肉圆子、冬菇还有白白的笋片,一层又一层,直叫推陈出新,瞬间,祠堂又似乎变成了婚宴的礼堂,热闹非凡。有的驴友在翘首顾望,有的驴友在细嚼慢咽,有的驴友做着夸张的吃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些拍客则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镜头对准这个,一会儿对准那个,快门按个不停。
吃完午饭,我向村长打听村子可有关于吴仁欢史料方面的文字记载,村长说村里有户人家存有族谱,见我非常感兴趣,便叫一个身材高挑,被人冠以“吴氏公主”的女子带我们几个前去观赏。一老太太从房内捧出六大本纸张,这时一鼻上架着眼镜的男子进来,给我们一一翻看指点。从他指点中获悉,吴仁欢,字怀忠,生于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卒于元和三年(807年),享年81岁。祖居浙江严陵,曾祖子翊,隋炀帝时为治书御史,后居于古黟赤山镇。祖父少微,为唐朝翰林编修。其父名伯益,母张氏是张志和的同胞姊妹。吴仁欢自幼博览群书,尤好读孙子兵法,故文武兼备。吴仁欢在祁门县令任上时颇注意对百姓的安抚,使百姓在兵荒马乱中得到一些休养生息,他因此得到祁门百姓的拥戴。这位戴眼镜的长者还告诉我们,武陵村原名松林源,据说吴仁欢有一胞兄吴仁政,性爱山水,一日游至此地,遇一老叟引入山林,手指山巅一亭说,八仙之一的蓝采和曾在此吹笛,而后飘然而失。吴仁政认为这是仙人指点,又慕这里山林清幽,遂与告老辞官归田的吴仁欢携子来此筑庐定居,过着耕读隐居的生活。吴仁欢死后,葬在今祁门县小路口镇东2里许乌门之鳅坑。
由于怕其他驴友等我们不及先走,便草草看了几页族谱,拍了几张照,就匆匆告别返回村中广场。领队艺友狼牙正“嘟、嘟”吹着口哨叫大家集合到村委会大院去观赏“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大家跟着领队的脚步,约半小时,就到了一座院子,院子里面坐落着一排“7”字型的房屋,只见领队带着几个人从一间房屋内取出一卷画绸,二十几个人纷纷戴上白纱套,站在房子的走廊上将绸布拉开,绸布上的人物、石桥、小船等栩栩如生,似乎要从画上走出来一样,驴友们看了个个叫绝。这时大家面前又展开了一幅二米左右的“金陵十二钗”十字绣,还有那摆放在篾盘里的十几双千底布鞋。已在此守候多时的村支书对我们说,这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长22米,是武陵村妇女陈冬意花四年时间一针一线绣成的,从已知的消息上看,这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这幅画卷后面有个凄美的故事,陈冬意丈夫陈泽文2007年在浙江杭州打工时遭遇车祸,颅脑等多处损伤,至今只能靠轮椅行走,说话口齿不清,吃喝拉撒都得有人照顾,多年来陈冬意对陈泽文不离不弃,一边细心照顾丈夫生活起居,一边设法找活贴补家用,这幅十字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她希望来看这幅十字绣的人帮她多宣传,好让这幅十字绣能卖出去,也好改善一下她家苦难的境遇。听了陈冬意的不幸遭遇,又亲眼目睹面前陈泽文的惨状,驴群中的萤火虫再也按捺不住,倡议大家献点爱心,驴友们一听,纷纷慷慨解囊。
踏上归程,我坐在车里,沉浸在户外活动的收获中,这次收获的不仅是健身、强体、快乐,还有和谐、互助、人与人之间朴实无华的真、善、美。
新闻推荐
为丰富干部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3月2日上午,祁门县在县政务新区举行职工新春健身走活动,全县共有800多名干部职工踊跃参与。 陈昌奉/摄...
祁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祁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