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志来
六都古称善和里(今属祁门县祁山镇),为程姓世居之地。史载东晋时新安太守程元潭28世孙程澐起兵抗击黄巢,其子仲繁佐父征战,屡为前锋,以功授检校户部尚书,镇守祁门、浮梁一带,遂挈家迁祁北善和里。后定居江西浮梁锦里,其三子令洭奉母还居善和里。六都村建村于唐,兴盛于宋、明。明代中叶为六都村的鼎盛时期,人口最多时达3000多人。
进村先过桥,迎面有座牌坊位于村前和溪旁,上书三个大字“世美坊”。此坊建于清道光年间,为砖砌牌坊,如今是六都村进出的总大门。距今进村河桥东边不远处,有座古桥“和溪桥”,始建于明弘治7年(1494),清同治元年(1862)倾圮,同治4年重建,为村子未通公路之前进出必经之桥。和溪桥的桥头屹立着宪伯坊,宪伯坊又称“程昌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古坊高8.8米,宽7.16米,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紫砂岩石质地,高大雄伟,古朴精致,精美无比。正面上额镌有“大宪伯”(古时按察使负责提点刑狱公事,又称“宪臣”,“伯”则是尊称)。中额镌刻“四川按察使程昌”等字样,上层刻有“绣衣”二字,中层刻“戊辰进士程昌”等字,两层之间嵌有镂空浮雕,龙凤花鸟,栩栩如生,为徽派石雕绝对上品,字体豪放,清晰可见。牌坊制造工艺高超,最出色的是柱与额枋等构件上刻有镂空浮雕,装饰着龙凤花鸟图案,石雕生动细腻,极其精美,体现了徽州石雕的高超工艺水平。整座牌坊高大雄伟,古朴豪放,是祁门县现存的唯一一座大型石坊。因年代久远,加之风雨侵蚀,前些年顶部有残败,局部开始坍塌,去年进行了维修恢复,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都村古时有“祠堂群”“牌坊林”之称,全县无出其右。据记载六都村曾有18座祠堂,除一座汪姓祠堂外,余皆为程氏宗祠。如此众多的祠堂汇聚一村,这在以祠堂众多闻名的古徽州也实属少见。可惜如今大多不存,现存4座祠堂中以承恩堂最大最有名。
报慈祠是六都村最早的一座祠堂,位于村前宋家坞。南宋初,善和程氏始迁祖程仲繁八世孙伯源、伯椿、伯彦、伯祥四兄弟,葬母佘氏于宋家坞,并在山麓建祠奉祀。时南宋右仆射汪伯彦感其孝心,启奏宋高宗,得御赐匾额“报慈”,故称报慈祠。同伦堂,原在宋家坞报慈庵后,据载为祁门面积最大的祠堂,巍峨雄伟,十分壮观,惜已毁废。明嘉靖间在东山南麓重建,为善和程氏最高祠,奉祀善和始迁祖程仲繁,是六都村和本县程氏总祠。
承恩堂建于明初。后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程泰的兄弟拆旧建新。承恩堂端居村中,背倚窦山,原名叫永安堂,因明代穆宗二弟朱玺赐书“承恩”而改名。祠堂占地近2亩,6柱5间,栋宇宏伟,石柱雕梁,正中上方悬挂“五桂名家”额匾。祠堂前有卵石广场,照壁迎立,拾阶而上,两侧是石栏拱列,一对相峙的石狮,昂头少髻,气势巍峨,是典型的明代产物,在徽州的石雕中很是少见。门内上方有“为国干臣”额匾。大门额坊门坊均为浅浮雕,一律的回字纹和万字纹,这在徽州的木雕中属于最高级的工艺。入门后,东西廊庑有贞、元、亨、利4座谷仓,用于储存族田之谷。穿过天井为祭典正厅,高大轩昂,气势雄伟。大厅正中上方悬挂郑王赐书的“承恩”直匾,下悬“开国枢臣”横匾,东西两壁挂满赞颂程氏历代功德安家落户匾额,有明礼部尚书黄道周、清两江总督曾国藩、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国民党元老柏文蔚、于右任等亲书的匾额数十块,甚是珍贵,惜乎均被毁。后进为享堂,供设祖宗牌位,四壁悬挂“冰操玉洁”、“贞洁可风”等赞誉程氏贞节烈妇之匾额。1998年,族人捐资再次维修,重制祠匾,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方绍武先生题写匾额“承恩堂”。前几年,承恩堂二进、三进部分塌陷,东边的墙体出现倾斜。县文化部门利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项目资金,对承恩堂进行了全面维修保护。
六都村不仅是个“祠堂村”,而且还是一个“牌坊村”。史书上记载,六都村的牌坊曾有15座之多,其中功德坊10座,贞节坊4座,门楼坊1座,人称“牌坊林”,如今多数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宪伯坊、桂林坊和世美坊三座了。桂林坊也为门楼式石坊,因村人程文于桂花盛开时中乡试而得名。坊上刻有“丁酉举人山东新泰县教谕程文”等字样,牌坊高约5米,宽3米许。
六都程氏敦儒崇教,家业兴隆后,便以不遗余力孜孜教育,在村中建书院、兴义学、办私塾、立文约。自宋至清,一村之中就有书院4所、义学3所、私塾5所、文约2个,用以训导族内子弟。据《善和程氏宗谱》统计,自宋至清,善和程氏中进士7人,中举5人、另有贡生24人、太学生51人,庠生104人。由科举入仕,高官显宦者代不乏人。唐有户部尚书程仲繁(正三品)、宋有德庆知府程鸣凤(正三品)、明有沈、韩二王府长史程显(正五品)、河南左布使程泰(从二品)、四川按察使程昌(正三品)、江西参政程杲(从三品)等,明中叶是六都村的鼎盛时期,村里中进士的有程泰、程宏、程昊、程杲、程昌5人,其中政绩卓著、最为显贵者,当推程泰和程昌。
其中,程昌(1475——1551),字时言,号和溪,又号桂峰。少时从学于兄程杲,后受业于乐平程楷。正德三年(1508)春中进士,授蕲水知县。当时刘瑾当权,群臣畏之如虎,属官络绎征索,民生凋蔽。程昌抵任后,拒绝需索,送礼较前减少十之九。时蕲河水溢,民行不便,程昌捐俸建桥;蕲民饥馑,其设仓储粮,遇饥则赈,活民万计。正德八年(1513)升山西道监察御史,次年奉命赴浙江检查文书档案,隔年还京上疏十事:“收智勇,以求将才;严选练,以振威武;广设险,以卫民生;去沉滥,以足财用;通海运,以存旧迹;严守巡,以责功效;广储蓄,以防灾患;慎蠲免,以溥实惠;责守令,以立政体;惩贪墨,以阜穷民。”时福建沿海海寇猖獗,民受其害。程昌受命巡按福建,恩威并施,讨平海贼。正德十三年(1518)奉命兼管云南、四川、陕西诸道,第二年又奉命巡按广东。时广东有大盗,官兵屡次征剿,三年未克。程昌亲冒矢石,率军捣其巢穴,擒斩贼首,余党悉平。还京后,因上疏触旨,外放湖广按察司副使。沿江盗贼流劫乡井,民不安生,程昌坐镇洞庭湖,沿江设防,节制两湖,诸盗闻风而遁,贼患悉除。湖南有土豪王彪虎,历年官府庇护纵容,受其害者不计其数。程昌查清其罪,公之于众,仇人争啖其肉,人心大快。嘉靖六年(1527),程昌升四川按察使,兼提督学政,以德治蜀,不事刑法,一境安然。嘉靖二十年(1541),其次子殁,程昌伤感不已,以抚幼致仕家居,于凤山之麓筑“活水亭”,自号真闲子。布衣疏食,足迹不入公门,惟闭户修书,其著有《大学古本注释》、《四书注释》、《发蒙近语》、《家规事录》、《祁阊志略》、《程氏宗谱》、《窦山公家议》等诗文若干卷。
“小小祁门县,大大六都村”,说的便是程昌曾“致仕在家”,徽州知府及祁门士绅皆来拜谒,求政问难,以其一言而定夺,乃至县城至六都的乡道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据统计,六都村九品以上的官吏近百人,其中五品以上的高官10余人,这在祁门无村可及,绝无仅有,恐怕在整个古徽州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六都村古时还有著名的“和溪十景”:窦峰五桂、绿袍万松、日山晓晴、月山晚霁、和溪桃浪、珠浦板桥、报慈古柏、傍云修竹、梧冈书院、兰峰文笔。过去村口还有水口林,古木参天。村边和溪两岸,杨柳依依,桃浪阵阵,可惜今皆不存。如今村口尚有一棵桂花古树,苍老遒劲,浓荫如盖。与古桥、古祠、古牌坊,默默见证和无声诉说着小村曾经的显赫与风光。
新闻推荐
题图:汪毅/摄□ 本报记者 胡利龙工业强市是黄山市重要的战略取向,而工业强市的主战场在园区。今年,全市9大园区发展再绘新篇,园区承载能力、产业集中度、优势特色培育、招商引资...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