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舒俊
[开栏语]每一张老照片都是有生命的,见证历史的变迁,承载了很多人难忘的回忆。老照片可以讲述一段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表情,它带着我们回到过去,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为您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同时也邀您把家里的老照片拿出来晒晒,让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情怀焕发当年的光彩(征集热线:13515594648)。
在屯溪区跃进路社区居民赵素琴的相册里保存着几张发黄的老照片,其中一张上,三位年轻姑娘身穿朴素的衬衫,正和一位面带笑容的老太太交流着什么,最右边穿格子衬衫的就是赵素琴(上图)。今年59岁的赵素琴回忆说,当知青时,照片中的老人对自己如女儿一般好。
1974年下半年,19岁的赵素琴高中毕业后,来到祁门县灯塔公社榨坞大队庄二生产队当了一名女知青。“照片中的老人叫杨金凤,当时60多岁,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为人热情善良。我们去的第一顿晚餐就是在她家里吃的,第二天她还安排村里的两名年轻妇女教我们4个知青干农活。”从那时起,赵素琴和杨大娘结下了深厚感情。下田、插秧、种菜、采茶、砍圆木……从最初的不敢下田到后来的劳动能手,经过半年时间,赵素琴已经适应了知青生活。杨大娘平时除教她们干农活外,还像妈妈一样照顾她们的生活起居。逢年过节,杨大娘总会做些好吃的给她们“打牙祭”,过年杀的猪肉、新鲜的土鸡蛋也会给她们尝尝鲜。“那时候物资匮乏,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杨大娘用草木灰泡水后添加在米中包粽子,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虽然没有肉当馅,就是纯糯米的灰汁粽,但现在回想起来,那味道还是很香很好吃的。”看着杨大娘的照片,赵素琴想起了她对自己种种的好,“她手把手教我们纳鞋底,提醒我们上山时注意虫蛇出没。记得有一次,我上山砍圆木时浑身发冷打摆子,回来后杨大娘知道了,就一面给我熬生姜红糖水发汗,一面上山采草药。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我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由于表现优异,赵素琴所在的知青小组被县里推荐为徽州地区上山下乡先进集体,她则被评为先进个人。1976年秋天,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在全国上下拍摄知青纪录片,还给她们拍摄了这几张珍贵的知青照片。后来,赵素琴被派到部队医院学医,之后又在大队当了两年多赤脚医生。1978年,她招干回城。1980年,赵素琴和当年的知青好友胡月英相约回到当年住过的地方,看望杨大娘,谁知那次相见竟是她们的最后一面。“我后来才听人说1987年杨大娘过世了,心里感到特别遗憾。几年的知青生活中,她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却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赵素琴抚着照片不无感伤地说。
前年,赵素琴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知青点时,发现村里已经大变样了。“原来生产队到大队要走五六里山路,我们在路边种了很多向日葵,现在已经变成乡村公路了,新农村建设也越来越美了。”赵素琴说,这块土地在她心中有着难以抹去的记忆,特别是杨大娘,“老人虽去世了,但她带给我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忠厚善良、真诚待人的品质影响了我的一生。”
新闻推荐
□ 新胜 高亮 贵云晨刊讯 近日,祁门县刑侦大队侦破一起“离奇”盗窃案:小路口镇一村民王某私自将家中的一条黄金项链和一根黄金手镯当给了一家金店,但是为了蒙骗妻子,...
祁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祁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