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琪
古道最怕的是被水土冲坏,如何保护古道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圆通庵碑遗址的上方大约1000米处,有一块嘉庆三年的“修路碑”,修路的范围是“祁西榉根岭自圆通庵起,併皂角树止”。这一段古道靠右边高山,一些地方特别陡峭,山上泥土常常下滑,山洪暴发时,道路经常会被冲垮,日复一日毁损严重,这样一来山道就需要重修。从碑文看来,不仅参加的人数不少,而且主要还是外地的人居多,如贵池、青阳、建德、广德、休宁、黟县各地商人捐款。
在榉根岭北面石台县同样也注意保护古道,石台县珂田乡源头李村要求“自岭头至岭脚,凡崎岖之处,不论公私,永远抛荒;平坦处,挨路,上输三丈,下输二丈,永禁开挖。”古人禁止在徽道两侧开荒伐木、防止水土流失,而达到护路养路的目的。通过这样封山育林,禁止开荒伐木,而导致山主失去经济效益而输山,也是先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的贡献!
有民间的积极维修,也有官方的参与保护。祁门县正堂分布告示,称“榉根岭七省通衢,万山耸聚,五十里鸟道蚕丛,攀跻甚苦。该山蓄有树木,以憩行人;禁种苞芦,以保周道。乃嗜利之徒,辄敢砍伐锄种,殊为行路之害。嗣后务当恪遵示禁,毋得图砍树木,擅种苞芦。如敢故违,覆蹈前辙,许业主指名禀究。”
尽管有县令禁止,但是,日久天长,庵中住持更换,管理不善,致使庵宇朽坏。于是,上箬溪人于“嘉庆十六年孟冬月月演戏示禁”又踊跃解囊,合议重造,业经告竣。恐后贤愚不一,私犯祖规,公议演戏申禁,所有庵内山场、田地并亭内各项条规逐一载明勒石,以垂久远。规定圆通庵重建落之后,“该住持僧毋许容隐匪类及面生可疑往来狐群狗党,赌钱酗酒,概不留宿,违者查出重罚不恕。庵内所管田地山场,只许庵僧自耕自种,秩下并僧人不得出佃外人兴种,所养竹木杂植家外人等毋得扰行窃取,违者罚戏一部,照样追价不迨。”可见规定之严格。
但是榉根岭的出名并不是因为榉树,它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关隘,尤以清朝为最明显,仅《清史稿》就有多处记载了榉根岭之战。《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八中载:“道光四年正月,亦即公元1854年,贼人县属榉根岭,治(即祁门县令唐治)招集团丁,激以大义,誓共城存亡”。《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五中又记载:“秀成(太平军首领李秀成)率太平军,分由西路榉根岭,北路禾黍岭进犯”。但榉根关最为惨烈的一场血战,发生在清代咸丰年间。
清咸丰十至十一年,曾国藩将老营设在祁门。榉根岭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战场,双方在这里形成了拉锯战。白天,从榉根岭、羊栈岭不断传来凶惨的喊杀声;入夜,岭上岭下,到处是时明时灭的松明火把。曾国藩在家信中自述:“无日不在惊涛骇浪之中,无日不战,无路不梗”。因为榉根岭是曾国藩祁门大营的最后一道防线。榉根关一破,祁门大营就无险可守了。
沿着古徽道榉根岭上行,过了岭头不远就是石长城,史称“榉根关”。石长城在太平天国时期建,据《清史稿》记载:“咸丰间,曾文正公相度形势,建置石堑于此,以御粤匪”。石长城全长14公里,用石块砌成。石长城中的关隘高3.5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古徽道中咽喉所在,故这里成了古时兵家必争之地,这为我们研究太平天国等历史提供了十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新闻推荐
□ 朱江平晨刊讯 在刚结束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祁门县残疾人运动员张世腾喜获男子跳远第一名、三级跳远第一名、100米速跑第四名的好成绩,为黄山市在全国性残疾人运动赛场...
祁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祁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