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祁门县渚口乡罗村,曾经被废弃的老树根,如今经过当地一些能工巧匠精心雕琢后,竟变成人见人爱的工艺品,成了农民致富的宝贝疙瘩。
国庆前夕,在渚口乡罗村根雕市场后面的作坊里,农民出身的民间根雕艺人汪金发和村子里的几名根雕能人,正在忙活着手头加工的根雕作品。别小瞧了这些现在看着还不怎么起眼的朽木树根,经过他们的巧手细心打磨、雕琢后,价值能成百上千地提升,用“化腐朽为神奇”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瞧这件老树根,当年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时裹进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石头,这种盘根错节的大家伙以前若是用作烧火柴还嫌它麻烦,如今加工后情况不一样了,一块块石头像是镶在树根里的宝石,不仅品相好,寓意更好。“这件作品叫根抱石,寓意‘时来运转\’,做生意的老板们最喜欢这个作品,一般开公司、开酒店的老板买得多,在我这里销量相当好,这件作品卖到了38000元。”汪金发如是说。
罗村的根雕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兴起,头几年主要是小打小闹,农闲则卖,农忙则丢,作品多数是从山上挖来的废弃树桩,然后根据其外形,稍微雕刻处理,造型不美观,产品也粗糙,艺术价值更谈不上,农民只赚得一点辛苦钱。新世纪初,他们选送的一件精品在全省一个艺术展上获奖并被一位客商高价买走后,村民们意识到只有做成精品才能卖得好价钱。从此,他们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一件作品,渐渐地罗村根雕的名声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本省及周边省市的过往客商成了他们的主要销售对象。他们还与福建、广西等地同行合作,互换优势作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每年,根雕能给当地村民带来近千万元的收益。
根雕让罗村农民尝到了甜头,也激发出他们更大的发展热情。现在只有100多户500余人口的罗村,已有50余户300多人从事根雕及其相关的产业,占全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根雕产业的收入约占70%。 ·钱新胜·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公路沿线农家改徽粉刷一新,村中清澈的河水常流不息,广场上孩子们正在快乐地打着乒乓球、羽毛球。走进祁门县祁红乡榨里村,金秋桂花香气扑面而...
祁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祁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