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新胜
从1985年在当时徽州报发表第一篇百余字的小豆腐干,到今天在黄山日报及黄山日报·黄山晨刊上发稿2000余篇,几度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几十次获得各类征文奖项、在省市多家媒体领取各类荣誉证书百余本;从当年的企业工人、业余通讯员,到今天的祁门县广播电视台专职记者,我的从业道路因黄山日报而改变,我的人生旅途因黄山日报而精彩。
1988年,祁门瓷厂团委在黄山市共青团系统首开团委书记竞选先河,我作为参与者之一,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慨,此后撰写的一篇新闻稿件《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黄山日报“多彩的生活”征文奖;1989年“五四”期间,因获得“安徽省七五建功者奖章”参加黄山市五四青年表彰大会,认识了到会采访的时任报社“黄山青年”栏目编辑王存之老师。1988年的第一本荣誉证书和1989年结识报社第一个编辑老师,为我此后的业余爱好以及走上以新闻为终身职业的人生道路,埋下了重要的伏笔。6年企业共青团(兼职)工作的经历,使我得以在存之老师主编的“黄山青年”及其后的“七彩人生”栏目里找到了用武之地;12年的企业工人阅历,也让我对当时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基层有了一些认知和了解,故而也奠定了我与报社结缘的根基。此后“观察与思考”、“社会之窗”、“玉屏茶座”、“梦笔生花”、“职工之家”、“散花坞”、“商海”、“新徽商”等栏目和板块留下了我耕耘的脚印。1995年10月以后,随着职业的转换,新闻视野越来越广,新闻之路越走越宽,与报社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广播电视与报纸的传播方式虽然不同,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差异,但新闻悟性是相通的、新闻视角是一致的,新闻宣传的效果和新闻所传播的结果是相同的。因为一直以来报社诸多编辑老师的关心与厚爱为我从企业转身到事业单位积累了坚实的资本;因为职业转换而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新闻资源,进而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与可能。黄山日报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是我从业路途上的助推器,我要守住这一方净土,继续耕耘。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来,祁门县各工业企业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升级,延伸企业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面对今年节能灯市场变化,我们公司规避迎面冲突的产品竞争,加...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