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玉灵闫冲冲祁俊
4月3日,清明节前一天,记者来到祁门县闪里镇叶家村,见到了15年义务祭扫烈士墓的古稀老人金和均,他正准备将早上采摘的映山红送到陈龙烈士的墓地。
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掩映在苍翠挺拔的松柏之间。修葺一新的坟墓前摆放着3束映山红,清风细雨中,花儿开得火红鲜艳。
“这座烈士墓只有一名烈士,他的名字叫陈龙,是闪里大桥人,1932年在方志敏部受训时参加红军。1935年2月在闪里西坑村开展工作时,由于叛徒告密,突击时中弹牺牲,时年37岁。”虽然与陈龙非亲非故,但老人却对烈士的生平事迹如数家珍。金和均向烈士墓献上手里的鲜花,细细讲述着英雄的故事。“革命烈士英雄威,你为人民打天下,你是闪里的光荣,千秋万代活在我们的心中……”金和均在烈士墓前吟唱着自编的歌曲,表达对烈士的缅怀之情。
“这是我今年第四次过来了,前几天就把烈士墓整理了一番,还用白瓷粉把坟重新修了一下。”老人边说边深情地抚摸着烈士墓的一砖一石。每年的清明前夕,金和均都要到墓地看看,并自己掏钱维修烈士墓。“白瓷粉比白石灰好,不发霉,更牢固。”凝望着修缮完毕的烈士墓,老人感到无比的满足。
祭扫完陈龙烈士墓,金和均又起身赶往10公里外位于文堂村的另一座无名烈士墓。趟过一条小河,再翻过一座小山,才能到达烈士墓地。无论天气多冷,金和均都会义无反顾地去祭扫。他脱下鞋子,赤脚过河,冰冷的河水阻挡不住老人前进的脚步。老人介绍,这座烈士墓埋葬了三名烈士,他们都是解放初期被国民党余匪活埋的,现已无法确定姓氏和出生地。“他们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革命先烈,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改善了,有吃有穿的,一定不能忘记他们。”
寒来暑往,金和均坚定“不能忘却”的信念,默默守护烈士墓15载。不光是清明节,只要是传统的祭祖日子,金和均都不会忘记长眠于青山的烈士们。久而久之,他也成为备受附近村民尊敬的“名人”。从家到烈士墓路途遥远,金和均都是步行来回,年纪大了,每次往返都需数小时。路上开车、骑车认识他的村民,总会主动捎带他一程,有时天色已晚,村民还专门开车送他回家。
位于叶家村的金和均老人家已经老旧,老伴2007年去世,儿子在外务工,女儿仍在读书,家里只剩他一个人。靠着在工地看场和采茶,70岁的金和均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尽管收入不多,还要养育女儿,但老人不仅每年自己掏钱维修烈士墓,有时遇上需要帮助的人,他还慷慨解囊。镇里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将他纳入低保,可金和均却拒绝了,他总是说:“还有更困难的人家,要先帮助他们。”
金和均的一言一行深深感染着大家,如今,有些村民也会随他一起来到烈士墓地瞻仰祭奠。这位被中央文明办授予的“中国好人”以坚定的信念、忠诚的坚守告慰英灵,激励后人。
新闻推荐
2011-2012年度黄山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已结束,共评审和审核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根据《黄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现将拟授科学...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