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祁门新闻 > 正文

科学发展著华章

来源:黄山日报 2012-12-26 22:13   https://www.yybnet.net/

黄山——人间仙境 新安江源头风景如画 中心城区一瞥□本报特别报道组

数九寒天,走在黄山大地,一派锐意进取、团结拼搏的火热气氛扑面而来: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绿色质量提升工程等等,一项项活动如火如荼,一个个项目顺利推进,为斑斓的黄山大地更添一份生动色彩。

“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了这个宏伟愿景,黄山市委、市政府站在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扎实苦干,积极探索富有黄山特色的发展之路,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倾听民意,深化对黄山市情的认识,依托“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绝佳、物产丰饶、区位优越、品牌靓丽”六大优势,明确提出“抓发展必须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既要GDP,更要绿色GDP”,“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加快发展,但绝不能急功近利”等12条科学发展理念。在科学发展的旗帜下,黄山人民凝心聚力、奋力拼搏,保护更自觉,发展更开放,民生更务实,以你追我赶的奋进姿态在新的起点上书写着科学发展的华美篇章。

保护更自觉

纵观世界,在城市发展中,历史可以选择一种发展道路,历史也终将检验这一发展结果。作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黄山特殊的区域位置、特殊的经济结构、特殊的资源禀赋和特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决定了黄山市不能重复国内许多城市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近年来,黄山市从实际出发,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都围绕着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进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统一的绿色小康、生态小康之路。

恪守“保护当头、发展为上、安全是天、和谐立山”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黄山风景区确立了“环境影响最小化、经济产出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游览体验最佳化”四位一体的理念和愿景。在保护管理上,探索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一树一策”、景点封闭轮休、污水统管、垃圾下山、净菜上山等一系列在国内同类景区首创或先进的保护管理措施,得到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的充分肯定与宣传推广。

今年6月,可持续旅游国际组织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穆利斯在对黄山进行了10天的考察后说:“亮点太多了,就我个人22年从业经历以及45个国家的项目考察经历来看,黄山的确是全球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以黄山风景区为代表,如今,保护为先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个黄山人的心中。在神奇的黄山大地上,保护就是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自觉遵循的理念。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的新安江水清、景美。为保护好黄山人民的母亲河,黄山市抢抓新安江被列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国家战略机遇,于2011年4月13日全面正式启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重点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民生保障、科技支撑、预警和监管体系等六大领域开展工作,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总投资突破400亿元。试点工作启动当年,全市新安江综合治理资金投入就达88亿元,实施水利、林业、截污、民生等项目143个;今年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又成为打造安徽生态强省“一号工程”,新安江综合治理实施项目112个、总投资100亿元。与此同时,黄山市严格实行环保准入制度,对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准入关”。全市工业企业主要水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100%;仅近三年,全市就否定了投资总规模达160亿元的外来投资项目160多个。青山依旧,碧水长流,据环保部门监测:黄山市新安江流域8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总体水质状况为优,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在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黄山市还加大了对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为人类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在黄山的青山绿水间,一座座古民居错落有致,镶嵌在徽州大地上。粉墙黛瓦间,游人攒动,相机频闪,定格一个个醉人的美丽瞬间。历经岁月沧桑,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徽州古建筑如今在科学发展的古徽大地上绽放华彩,成为黄山名片上生动的文化记忆。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这得益于黄山市2009年11月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根据《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黄山市在五年内对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工程计划总投入55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入40.7亿元,1065幢古民居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前全面完成。

结合古村落的资源特色,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一村一品”,力争所有古村落实现最佳形式的保护及利用效益最大化。获得“法国家庭旅馆”授牌的徽州区唐模村根据中法合作项目内容,结合“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引进法国先进的乡村旅游保护与开发理念,通过对现有古民居整体改造完善,努力将唐模村打造成国际化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徽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黄山乡村旅游是以迈上国际化舞台。黟县秀里影视村,将一些散落破败的古民居集中迁建,形成别具一格的天然摄影棚,成为《武林外传》等热点影视的拍摄实景地。歙县徽州府衙、休宁观音山国际会所传承徽州文化内涵,正在成为徽州文化交流、艺术品拍卖、画廊展示、影视作品基地、学术人文交流的综合平台。

植根徽商故里海量徽派建筑遗存,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保护了一大批濒临消亡的古村落、古民居,也使黄山一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创新中焕发生机,极大增强了黄山发展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得到了国家和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黄山市立足于保护、发展并重的科学发展,在安徽省“不以GDP高低论英雄”的省辖市政绩考核新体系中得到生动体现。在蓝天白云的版图上,黄山市成为全省唯一不考核工业化率的城市,重点考核的指标直指资源环境。

发展更开放

开放凝聚人心,开放赢得先机,开放成就发展。近年来,在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市委、市政府从黄山实际出发,提出并不断完善、持续推进“四级设计体系”,第一级为总体目标,即建设山清水秀、景美路畅、宜游宜居宜业、怡人怡情的生态型、文化型、休闲型、友好型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第二级为战略平台,即全省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国家级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四大战略平台;第三级为主要抓手,就是实施“十大工程”、百个亮点建设、“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佳摄影点、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四大整治”、关键区域控制工程、“智慧黄山”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第四级为项目支撑,就是坚持每年滚动推进600个左右年度计划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项目,总的投资规模大体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

“降上”的红火,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在自家门口发展旅游,或许是峻岭崇山间祁门县箬坑乡降上村民的梦想。“降上”的红火,源于一幅照片:蓝天白云间,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和映山红,清澈见底的溪水和满目翠绿的青山田野蔚然大观……照片里的降上,俨然一幅浑然天成的中国画。从此,手拿相机的游客纷至沓来,山里的景致和特产破门而出。这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建设的成功案例之一。2010年黄山市启动了“百佳摄影点”建设,共推出4大类148个特色摄影点,既有力推动了黄山摄影产业的发展,亦已成为黄山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品牌,让许多藉藉无名的小山村一夜成名。

正如“百佳摄影点”的推出一样,在“四大设计体系”的指导下,黄山处处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为黄山旅游和城市建设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成为黄山人的骄傲;全市各“重要节点”建设已成为黄山崛起的特色支撑和靓丽名片;大批基础设施类项目的推进,推进了黄山城乡统筹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推进黄山绿色发展、打造一流生态园林城市,从2011年起,黄山市启动实施投资20.5亿元、为期5年的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对全市三区四县92个乡镇、371个行政村约145万亩范围内1162个点进行绿色质量提升,两年来已完成投资11.97亿元、提升点建设922个。

科学发展的要义是可持续发展。在加快黄山当前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以科学的政绩观审时度势,着力为未来强基固本。从去年5月开始,市委、市政府着手“关键区域控制”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83个约20万亩的关键区域控制,强调看准的地方科学规划、抓紧开发,一时条件不成熟或看不准的收储保护、暂缓开发。这一科学理念得到全市上下热烈响应,各区县积极开展关键区域控制工作,将之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创新举措,作为发展与保护相统一的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实践,以可持续发展为黄山长远发展留足空间。

发展更加开放,大步走向世界的黄山品牌效益明显、美誉度日增。近年来,黄山口岸对外开放,大型体育赛事频繁,获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荣获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世界200强特色魅力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等多项殊荣。黄山风景区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示范基地称号和中国唯一“全球旅游目的地管理奖”,并作为亚洲首家景区加入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参与世界旅游目的地标准制定,黄山拥有了无可争议的国际旅游话语权。

民生更务实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民生幸福就是要“让所有的中国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投入,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实施民生工程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演绎出和谐发展的“主旋律”,欢快的“民生”乐章正在黄山大地唱响。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007年黄山市开始实施民生工程。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文化体育、专业蔬菜基地建设等,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百姓。五年间全市共实施民生工程项目42个,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人均受益由2007年的363元提高到去年的1142元,年均增幅达28%,惠及140万城乡居民。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接力”,一个个民生保障制度的陆续出台,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特别是2008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保供粮、保御寒、保安居、保就医、保市场、保安全、保稳定的“七保”工作要求,并建立长效机制,达到了解民难、帮民困、聚民心的目的,引起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我们退休没什么事情,因为实施民生工程,乡里建起了文化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活动场地,经常来这看看书、下下棋,我们的生活丰富多了。”67岁的祁门县历口供销社退休职工许均宏很开心,退休的生活悠闲而充实。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民生工程的大手笔投入,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社会保险五大险种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3万人,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为1.2万户家庭解决了廉租住房或住房补贴。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了200处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2.4万人消除了地质灾害威胁。五年投入扶贫资金4.4亿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693元,提高到2010年的5564元,34192人实现稳定脱贫。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群众安全感连续五年位列全省前三名,跻身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行列。从2009年开始,黄山市连续三年在全省民生工程考核中位居前列,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市委、市政府将民生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市共排定民生工程36项,计划完成投资18.2亿元,重点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民生工程投入16亿元,占年计划的90%。

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背后,是关乎民生实际问题的大事小情;一个个强有力举措的背后,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百姓笑脸。行进在科学发展的历史征程上,黄山上下正用真情书写壮丽的民生答卷,城乡群众安居乐业,黄山正在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

文字:祁俊汪海燕王翠竹

图片:张炳如黄俊军潘成

新闻推荐

祁门县公安局向特邀监督员征求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强化外部监督工作,1月15日下午,祁门县公安局召开特邀监督员恳谈会,向特邀监督员汇报公安工作,征求意见建议,为公安工作建言献策。恳谈会上,该局负责人向与会人员汇报...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谈大妈家的幸福事2013-01-02 14:36
猜你喜欢:
评论:(科学发展著华章)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