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住房公积金结缘20多年了,见证着住房公积金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如今走向高质量、规范化、标准化的新时代,也记录着自己将执着和努力挥洒在平凡的岗位上、与公积金事业共同成长的历程。
1995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当地的住房改革办公室(简称房改办),当时住房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房改房的评估出售工作。我对住房公积金的初识就是两个文件的两段话:“公积金是建立个人住房基金的有效方式”(1991年《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利于转变住房分配体制……有利于提高职工购、建住房能力,促进住房建设”(1994年《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1997年1月份所在地的机关事业单位、效益较好的企业首先建立起住房公积金制度。算盘噼里啪啦声、一沓沓手工表格、一摞摞账本,老旧的手工记账历历在目,虽然有一台286的电脑在计息时发挥了作用,但当时我还是更信任我的算盘。缴存单位几十家、归集人数不足3000人,缴存使用制度没有建立,仅仅停留在记对账的层面。包括我在内的缴存人,面对月缴存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公积金,人们似乎将它搁置遗忘了。
随着2002年《住房公积金条例》修订版颁布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工作的实施,我合并到了新单位,按城市设立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积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制度、政策、细则制定出台并逐步完善;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断扩大,非公企业、新市民占比逐年增长,目前建制缴存职工达到将近12万人,资金规模也呈几何倍增长;合作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从本地企业,到世界500强的房企基本覆盖了全市各区域。住房公积金持续发挥着支持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作用,2020年底,黄山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1.2平方米,超过住建部小康社会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的标准,黄山市从住有所居向着住有宜居转变,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这些年来,在园区社区、招聘会现场、楼盘工地、售楼大厅处处活跃着公积金人宣传政策、开展业务培训的身影;报纸、电视、官网、微信等渠道刊载着公积金的各类报道;社会各界对住房公积金的知晓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从不知道住房公积金是什么,到住房公积金贷款成为首选;年轻人到新单位入职首先要问交不交公积金;亲朋好友的聚会上听到大家兴高采烈地讨论住房公积金让他们解决了租房、刚需住房、改善性住房等等难题,让我深深感到作为公积金行业一分子的自豪和骄傲。有人问:“天天都这样被人询问各项政策流程,累不累啊。”我淡淡一笑,在购房时我能帮大家答疑解惑,看到办事群众满意而归的笑脸、为我们办事效率高、资金秒到账点赞,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我也从最初的迷茫到坚定职责信念,从被办事群众问住的窘迫成长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去年底单位人事交流轮岗要求,我的工作岗位又有新调整,接触到更多的行业数据指标,反映着黄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住房支持作用发挥程度以及风险控制等级位居全国前列。新岗位新要求,引领着我放眼发展大局、全局去考虑谋划管理运作模式和效率再提升。
尽管工作琐碎,千头万绪,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存废也饱受争议,但有一种情感,是互勉互励共进退,有一种动力,是唇齿相依齐奋进。我无比自豪的是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所在的单位荣誉墙上年年增加的奖牌,身边的同事敬业、奉献精神,这样的行业、集体无时不在感动人,无处不在感召人!我要深情地说一声谢谢你——公积金!
·孙湘英·
新闻推荐
日前,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安徽省黄山市亮相。本届大展以“新生活·新传承”为主题,来自全国200余个国...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