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黄山 > 正文

一篇短消息引发的长程追寻

来源:大江晚报 2020-12-05 10:33   https://www.yybnet.net/

“到台湾,一定要去台南拜访唐教授。这是我心中早已确立的一项既定任务。唐亦男教授曾任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主任,早在12年前,因为一个著名人士回大陆探亲,我同她有过一面之缘,并曾书信往来。后来,我工作调动来到深圳经济特区,从此失去了联系。”

这是本人2011年1月5日发表在《深圳商报》上一篇通讯稿的开头部分。《“台湾海峡真的变‘窄’了”》见报后,报社前辈致电激赞。该文收入《台湾漫记》一书。

今天,因文发幽,钩沉起多年前的某些记忆。

若循上文提及的时间线,前溯、接续起来,便是在《大江晚报》度过的一段堪称激情燃烧的岁月。

包括标点符号共550字消息《苏雪林,飘飘欲仙上黄山》(见1998年5月29日《大江晚报》一版),获得1998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特等奖。听说,这可能是安徽第一个获此奖项者。

从获悉“信源”到启程追访,从一团乱麻到“目标”浮现,再到稿件抢发,22年过去,诸多细节,犹在眼前。

性喜阅报。那天,照例翻阅摊放桌面的报纸,目光瞬间被一则《参考消息》上的“二手消息”吸住——台湾百龄“国宝级”作家苏雪林,终不敌乡愁牵绊,竟违背“誓不回大陆”之诺,悄然赴大陆安徽省亲……

有意思!

再翻看近日国内诸报,竟无一言半辞消息。按时间推测,此时,苏应还在大陆。线索在哪?电询114查号台,省委统战部、外事办打了一圈。来自合肥的信息证实:苏雪林一行确已于两天前抵达省城,今早已启程赴黄山市太平老家省亲,具体行程不详。

去,还是不去?几番打探后,已近下午2点。分管副总闵泽未,还有新闻部同仁都觉得这新闻“有意思”。我问总编辑顾伟明先生,电话里他几乎脱口而出:“去呀,报社派车!”

稍事准备,回到报社楼下,司机、摄影记者已在车上等候。

一路飞奔。

线索在哪呢?其时,境外来客只能入住涉外宾馆。经询,黄山太平区(县)只有一家太平国际酒店“涉外”。再一问,嘿!当晚果真有一批台湾来客入住。

其时,没有高速及导航定位之类。一路辛苦打探,抵达酒店时已是晚上7点多。一片暮色中,早已饥肠辘辘。

到前台一打听,台湾客人还未入住呢。我们便在大堂蹲守。不久,即见一群人簇拥着一台轮椅车直奔电梯而去。赶在电梯合上前一秒,我闪身挤进。贸然一问,果真是!

疑惑又不失礼貌的唐亦男教授上下打量我一番,得悉我们专门从芜湖赶来采访,她面露惊讶之色。她说,你们来迟了,苏先生下午刚刚探访了梦里故乡,睹物思人,心绪激动。考虑到逾百高龄,今晚不再会客……而明天,即乘机飞香港返台。

这也太遗憾了!

末了,唐教授补上一句:“明天一早,若条件许可,苏先生会在暌违半个多世纪后,再上黄山。”我问,可否随行?她说,可以呀,只是人太多,接受采访已不可能。

苏雪林,在中国现代文坛与冰心齐名,早年有“冰雪聪明”之美誉。又因终生反鲁,在极左年代,自然“不受欢迎”。

1998年5月,年届103岁的苏雪林冒着极大风险,悄然返回大陆省亲,此中“意味”,乃是“新闻背后的新闻”。此番追访,我与“大江”同仁有幸成为屈指可数的亲见“最后一位五四作家”的大陆媒体人之一。

次日,天气上佳,苏雪林一行梦想成真。考虑到安全风险,老人全程缆车上下。登临黄山只是象征性,但此人、此行、此景,若放大至两岸民意背景,乃至人心指向寓意,则蕴藉非凡。

回到酒店,已近下午四点。此时,身心俱疲。智能手机阙如年代,快捷发稿只能是传真。若稍有懈怠,发稿应是次日,见报则是再次日。

当年,《大江晚报》在顾伟明、闵泽未、冯慧莲三驾马车牵引下,一份“小而美”的都市类纸媒,在江城芜湖可谓一纸风行。其时,报社的业务之弦绷得很紧。“起大早,赶晚集”之事很难发生。

略加思索,从床上翻身而起,就着床头柜,铺开稿纸开写。我习惯用稿纸反面书写,从标题到正文,一气呵成。仅用一页稿纸即写就那篇《苏雪林,飘飘欲仙上黄山》短稿。稿件经酒店付费传真报社,一刻钟也没敢耽误。

手写稿件,下笔匆忙,今天看来,多有瑕疵。这篇500来字稿件,竟获全国特等奖,始料未及。

因此机缘,我同唐亦男教授有了书信往来。次年,我即离开江城芜湖转战南海之滨的深圳经济特区,紧张忙碌中,与她断了联系。

12年后的2010年,我有幸成为深圳报业集团首批驻台记者,得以接续与唐教授的联系,并继续写作关于苏雪林的文字。

台北驻点时,我辗转找到唐教授宅电。甫一通话,78岁高龄的唐教授即道:“我当然记得你这个大陆记者了!当年我们刻意悄悄返回大陆,未料你这个记者一路追到黄山……”

一周后,我到离岛金门采访,当日下午即乘机返回。不巧的是,一场台风即将来临,回台北的航班爆满,尚剩金门至台南的机票若干。我毫不犹豫地做了选择,这回正好顺道拜访唐教授。

在唐教授家刚一落座,她劈头就说,“你看,时代变化多大啊,谁能意料你这个大陆记者竟进了我的家门!”

唐教授一边翻阅当年来大陆的照片,一边讲述苏雪林返台后的情形。

她说,回台后,居住在安养院的苏先生开始拒绝进食,她觉得心愿已了,生无可恋。返回台湾后次年,即1999年4月21日下午3点,104岁的苏雪林在成大附属医院安然辞世。

唐教授说,成功大学设有苏雪林纪念馆,你可去看看。

“苏雪林教授的书房”设在成大博物馆内,进门左边第一间便是。

门额上端是“师道尊严”几个大字,门边看板上书“坚毅的奇女子”,是对苏雪林的简介。步入书房,右边墙上可见几幅苏雪林山水画作,玻璃看台内有画笔、颜料、调色盘等。靠墙是一个茶几和两把藤椅。中厅正对窗户的位置,是一张书桌,外加一张扶椅,椅背挂着一件绒线背心外套。办公桌右侧玻璃陈列柜内是一套深色套装;左边是一排书籍,这是她的作品集《我论鲁迅》、《屈赋新探》等。

陈列室内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老式台灯、手电筒、牛角梳、小闹钟,还有一盒中国象棋。墙上挂有苏雪林肖像画,还有从少年时代到老年时期的照片。

苏雪林是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代女作家,她去世之后,两岸再无“五四作家”。

当晚,我乘坐最后一班高铁由台南返回台北。窗外狂风裹挟着暴雨,风驰电掣中,思绪飘飞。脑海里浮现出12年前在大江晚报时,一路追访苏雪林的画面。恍然间,竟不知身在何处……

又十年过去,日历翻到公元2020年。这个农历庚子年,人类被一个神秘的“新冠”病毒侵袭,百万人已被夺去生命。遭逢此劫,尤觉生命可贵——我们都是“幸存者”。

当年,《大江晚报》初创阶段的一众报人,现多已退居二线或赋闲。笔锋犀敏而习性达观的顾伟明先生已于一年前辞别人世。生前,他曾数次南来造访,每与他把酒叙旧,总会忆及当年的人与事。酒酣耳热时,他总是嘴角微微上翘,发出嘿嘿嘿的憨笑声……其情其景,迄今不能忘怀。

大江奔流,岁月不老。

惟愿那些曾经一起走过激情岁月的同仁们安好。赵川

新闻推荐

漫川和粉黛乱子的夜

刘捷有些地方,一生可能只去一次。有些地方,一生可能要去好多次。初冬的时候,我又一次去了山阳漫川,住在漫川酒店309房间,在这...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篇短消息引发的长程追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