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
如果有一种芬芳可以历经岁月洗礼而经久不败,那当属毛笔艺术瑰宝——书画作品。远如东晋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近如潘天寿的《黄山云海奇观》,可谓“墨香千古”。墨香从四千多年前的陶器上飘来,在竹简木牍上留痕,携带锦帛的绵软和宣纸的柔韧,悄悄飘落于五凤溪的水光山色之中。
前不久,我有幸享受了一场墨香盛宴。
这得从一份地方报纸说起。随着古镇旅游的兴盛,《五凤溪报》的面世在川内声名渐起,宛如一只信鸽,传递着文人与雅士的心声。五凤溪与画家、书法家、诗人的相见,正是这样一曲美妙乐章。报社主编为大家讲述了五凤溪的历史由来、建筑风格、家风民俗以及文化内涵等,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这个沱江边的小镇。
这里依山傍水,曾因水而兴盛,漕运、盐道、船帮、挑夫等汇聚于此,南来北往的商家落户边城,他们既扬家族风气,也纳别家所长,既兴自家祠堂,也尊外来会馆,是以民风淳朴、兼容并蓄;这里依山而建,原住民与外来客商和谐共生,修房造舍,建立起一座座造型古朴、精雕细琢的木石建筑,这些古建筑即便在水路交通被历史的烟云掩盖后,也因有群山的呵护而风采依旧;这里山清水秀,孕育出一位位文人雅士、乡贤名流,于沱江的氤氲晨雾中流传着动人的故事……
仅仅是听着,已有诗人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五凤鸿泥》(调寄《凤凰台上忆吹箫》):“……昨夜繁华津渡,声鼎沸、舸糜帆翔。暮炊烟,一江水墨,淋漓沧桑……”诗意一触即发,汩汩流淌,你和一首《五凤溪》,我跟四行《百鸟来凤台》;你吟罢“龙门峰峦含秀色,沱江黄水孕群才”,我立刻喷薄出“寒冬徒增阳春色,泽被后世毓英才”……一时间,墨汁熠熠生辉,似架起一道七彩虹桥。
诗毕,出镇行游。穿过茅草搭建的小桥廊,登上掩映在翠竹绿树丛中的石阶,便看到一进小院,仰头望见门楣牌匾上所书“心园”两字,这便是贺麟故居了。四合院,小青瓦,中式堂屋,两侧厢房,再进有居室、书房、粮仓、绣楼……行走在院落亭廊间,感觉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贺麟得五凤山水滋养,在这个院落里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以书香为伴,以墨香抒发自己的情怀,为后来研习国学扎实了根基。作为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贺麟又用新儒家思想涵养家乡,他不仅将“诗书传家”的优良作风播撒在乡间原野,还把哲学思想洒在屋舍的瓦楞上,让每一个来此参观的人都如同见到了满天繁星。
回到小镇,我们默默坐在“尚义桥”栏上,见远山渐渐淡去,最后融入夜色里。当晚,住宿半边街上,路灯朦胧,一步步,鞋跟叩响石阶,回响愈加迷人。五凤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浓郁的文化背景和这夜的静谧把墨香酝酿得更加浓郁,书法家铺开宣纸,笔走龙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画家也尽兴挥毫,一幅《竹石图》跃然纸上,隐隐约约,“心园”在石阶那头。看着一幅幅作品摆满青石地板,感觉这天地间最美莫过于毛笔与宣纸的情韵。不知谁唱起了《知音》,轻轻、清清,在廊内萦绕。
新闻推荐
黄山河湖长制工作获得省级表彰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报道7月27日,记者从黄山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在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