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眼下正是茶叶飘香季,走进徽州区农村山乡,广大农民正忙着采茶、卖茶,但也有一部分农民忙着加工鲜笋、编织竹编,抢抓时节唱响竹子致富曲,成为这个茶季里的一道别样风景。
挖笋、剥笋、洗笋,还有煮笋、烘笋……二十四小时后形成笋干——这几天,徽州区呈坎镇四村村民王学成一家成天忙着笋干加工,“现在这个笋子长得快,必须要抓紧时间采挖加工,等笋子老了就不值钱了。”王学成说,他们四村村除了茶叶外,就是竹子多,有毛竹和绿竹;竹子有大小年之分,今年四村村的竹子正好赶上大年,大年的时候收入要多些,“今年我们家的绿竹笋可以制300余斤干笋,都是老板上门来收,收入大概1万多块钱。”四村村由于生态好、土质好,加上手工加工竹笋,所以笋干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不愁卖。
据了解,前些年,四村村借助徽州区实施的“万亩竹海”工程,通过垦复、扩鞭、新造,如今竹林面积达7000亩。“每年4月中上旬,是春笋开挖季节,也是村民们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笋干,多的户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少的户也有几千元,竹笋已经和茶叶一样,成为当地老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村委谢建成对笔者说。四村村的竹林已然成为村民们的“绿色银行”。
而在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村民正用巧手编织各种竹器。65岁的村民方九一一边编织斗笠一边介绍说,“我们的毛竹是不对外卖的,而是用来编织竹编,上山砍一根竹子,只能卖到八九元钱,而编成一个细篮子可以卖到50块钱,编成3个粗篮子,也可以卖到30块钱。”灵山村居住着500多户村民,其中有140余名村民从事竹编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竹编工艺专业村。
灵山村盛产毛竹,面积有3000亩,近年来通过加强管护,合理留养,进一步提升了竹林质量,也为灵山竹编提供了优质原材料。为促进竹编产业发展,灵山村还成立了竹编工艺协会,大力推进竹编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抱团闯市场。(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灵山村的竹编,以前大多加工成农村生产生活器具,以其美观、实用、坚固等特点赢得消费者青睐,如今根据市场变化,也开始了转型,加工出来的竹编既有传统的竹篮、簸箕、筐子等精美竹器,也有现代观赏性果篮、竹椅、摆件等,多达30余个品种。村民的竹编收入也逐年提高,去年竹编人均增收4500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徽州区在依托万亩竹海工程建成5.12万亩竹林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护笋养竹,垦复扩鞭,确保毛竹资源永续利用。目前,全区发展成熟竹林面积4万余亩,竹农通过卖笋、卖笋干、卖竹子,亩均效益达5000元以上;而竹子制成竹编、竹雕,不仅实现了价值的几何翻番,还展现了徽州生态和文化的魅力。
·谢国洪项炜·
新闻推荐
程红在“五一”假日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落实防控措施建立预约制度丰富产品供给
本报讯4月16日上午,2020年“五一”假日旅游工作会议在屯召开。副市长程红出席会议并讲话。程红指出,各地各部门要...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