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黄山市不少部门和企业主动转变办公模式、销售模式,积极运用“互联网+”,实现防疫与工作两不误,尽可能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从政务办理不见面、文化供给不打烊、便民生活不出户到线上招聘不停歇,我们看到,线上服务正逐步成为保障全市各行各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这既是黄山市大力实施“跑一次”乃至“零跑腿”改革、推进数字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又是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网办+不见面”服务的跃升,客观上催生了更具效率的工作方式。
“少跑腿”乃至不跑腿是各地疫情防控措施最基本的要求,也应成为我们加快数字化建设的强劲动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无论是各类生鲜外卖、电子商务、在线娱乐及教育平台流量大增而催生的“宅经济”,还是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大显身手,无不凸显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在巩固和扩展已有数字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技术支撑、扩大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互联网+”服务水平。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非常时期服务不断档,需要优化线上办事能力;疫后让企业和群众在共享数字化建设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更需要加快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市各地各部门要以应对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切实增强做好数字政府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抓住重点关键环节,以互联网思维补齐短板,切实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让政府治理更精准、更有力、更高效,让网上服务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便利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经过层层评估验收,公司已于2月10日正式复工。目前返岗人数占总人数的60%左右。”位于黄山太平经济开发区内的...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