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黄山 > 正文

“海外赤子”扶贫记

来源:黄山日报 2019-10-09 06:21   https://www.yybnet.net/

□程向阳吴玉莲谢坚文/摄

扶贫专家队来了!

扶贫专家队带着服务“三农”的热情和专业的技术来了!

连日来,由人社部支持、省人社厅组织、黄山区主办的2019年度“海外赤子”专家服务黄山区精准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如火如荼开展,28名扶贫专家深入黄山区,进乡村、访农户、进企业、进学校,对黄山区农业、工业、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等15个领域“把脉问诊”,通过现场指导、会议座谈、培训受课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黄山区的脱贫攻坚提供高层次的智力服务。

一只羊:科学养殖助力精准脱贫

“你养羊的目的是什么”?

贾玉堂问。

“挣钱啊!”

储建明响亮的回答声,把羊圈里的羊吓得跑老远。

9月27日下午,黄山区新华乡新华村深山崂家庭农场,“咩咩”的羊叫声仿佛在热情欢迎客人的到来,来自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贾玉堂和农场主储建明正展开山羊养殖的话题。

贾玉堂是此次来黄的28名专家之一,储建明是农业领域得到现场指导的农户之一。

今年42岁的储建明2011年通过土地和山场流转,租赁了1700亩竹园和200多亩水田,成立了家庭农场和绿竹笋业有限公司,发展人工种草养羊生产基地。先期购买80多只羊,逐年递增,今年已增至1000多只羊,2018年出售肉羊400多只,纯收入达30多万元。

当日,储建明的两个难题经贾玉堂指点后得到破解,一是种羊的品种太杂乱,出栏期太长,产量太低,效益偏低。二是清草贮存饲料水分偏高,容易腐烂。

贾玉堂说他至少来过黄山五次,每次来他都要深入养殖户的现场,与他们共同交流、总结经验,并和他们交朋友,除了活动期内解决问题,还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养殖户保持联系、长效指导。

一个瓜:精准施策把脉现代农业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我在地里都哭了好几次。”在黄山区农业示范区瓜蒌园基地,负责人郭松美指着眼前一大片枯死的瓜蒌,向专家董玲、张祥明诉苦。

郭松美的瓜蒌基地共有500亩,上半年长势还行,从7月开始,瓜蒌还没结果前就出现不同程度的虫害问题,负责基地种植的师傅打了几次药,也没能阻止瓜蒌继续枯死,其中位于山谷里的160亩瓜蒌受灾情况最为严重,按照一亩收益5000元计算,已经损失了80万元。

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董玲详细询问了瓜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并要求现场挖出几棵枯死的瓜蒌的根须,研究瓜蒌根系坏死的原因。此外,专家团队还像郭松美传授了外地试种的套种经验,以增加亩产收益。

一块肉:科学腌制打造健康产品

在生产腌腊肉制品的黄山全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来自安徽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副研究员谢宁宁和安农大茶语视频科技学院副教授李梅青与企业负责人、生产厂长和车间主任就产品在原材料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口感及包装储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指导。

全江生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礼明说,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非常被动,尤其是今年来,家禽和猪肉市场把控得非常严格。经过专家们的“牵线搭桥”,得到了省内几个家禽养殖厂的信息。此外,负责产品加工技术的厂长和车间主任,也和专家们交流了腌腊肉制作过程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很受启发。

近年来,徽州腌腊肉制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快递包装也成了一个重要环节。李梅青教授就产品包装和快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

一场舞: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专家组服务期间,正值黄山区浦溪河滨河风尚休闲区夜景惊艳亮相之时,在当天的民俗表演中,来自耿城镇耿城村的跳竹马表演独具特色。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德林今年85岁,他说,他十七八岁就跟上一辈人学跳竹马,现场指导的专家——安徽省乐团民族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张健看过表演后,为徽州传统民俗所吸引。他从专业的角度和徐德林等人交流,建议跳竹马的人员组合可以更年轻化一些,这样既可以保证传承,又可以提升视觉感观效果。同时对跳竹马锣鼓经的全套打法上还要力争节奏上的变化和精准。

一堂课:掌握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来自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杨春林的一堂“班主任队伍水平提升”讲座让黄山区百余名中小学班主任大开眼界。

“班级不养闲人”“抓阄选位”“学生谈恋爱不要太张扬”……在近3个小时时间里,杨春林幽默风趣、寓教于乐而又富于艺术情趣的班级管理和教学思维让在场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甘棠小学班主任刘明芳老师从教21年,听完讲座,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一本。她说这样的教学教育方式很接地气,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老师需要向杨老师这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方法的班主任学习。

杨春林说,技术是实施教育的途径,教师的内在修养才是教育的根本,要炼就“掌握技术的内功”。

一个村:提升品质助力乡村旅游

黄山区龙门乡轮渡村曾是一个依靠轮渡进村的省级贫困村。2014年,村里正式通车,从那以后,这个原生态的美丽村庄逐渐掀起“红盖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去“探秘”。

在轮渡村知还农庄里,负责人孙礼贵说,从2014年开始做农家乐,投入1600多万元,一共有客房33间,可以一次性容纳400人就餐。在他的带动下,如今全村已经有16家农家乐登记在册,参与农民50多人,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已经陆续回乡创业。

据了解,轮渡村301户村民,1010人,已经有400人吃上了“旅游饭”。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蒋海萍察看过轮渡村的旅游基础设施、走访了当地的几家民宿后,非常惊讶于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她说,轮渡村是黄山区乡村旅游的一个示范点,全村的旅游脱贫工作非常扎实。但是很显然,乡村旅游的基础性配套和软件服务还有距离,需要在细节上再下功夫。还应该进一步挖掘旅游文化、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加大农事旅游活动的策划和包装力度,把轮渡乡村旅游做成品牌。

记者

手记

脱贫攻坚重在“扶技”和“扶智”

“搭建一个平台、牵出一根红线,达到现场指导、科技培训和传帮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建立服务于民的长效机制。”采访中,省人社厅专家与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许刚告诉记者。

多年来,黄山区依托人社部“海外赤子”行动计划,邀请农业、林业、文化、卫生、教育、工业等领域的高层次专家,聚集黄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农牧业技术攻关、乡村旅游设计、文物保护开发、企业产品升级、再生资源利用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成效显著,为黄山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成为黄山市地方经济发展的样板工程。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在广袤的乡村,在众多基层,缺少“资”更缺“智”。专家的一次指导、一次座谈、一次培训,既是硬支持更是软实力。“海外赤子”专家服务行动计划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该行动是践行中央扶贫要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要求的具体实践,为山区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保障。

新闻推荐

向祖国献礼:有一个地方□杨智杰

有一个地方没有炮火没有饥寒交迫每天醒来天地一片祥和有一个地方没有恶魔没有层层盘剥...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海外赤子”扶贫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