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黄山 > 正文

皖籍作家讲述淮河治理之路 潘小平:《一条大河波浪宽》展示了新时代的治水奇迹

来源:江淮晨报 2019-08-05 08:26   https://www.yybnet.net/

分享会现场。

晨报讯 历时三年时间,历经田野考察和实地采访,行程两万多公里,采访800多人次,查阅2000多万字的资料……8月4日下午,2019黄山书会上,江淮晨报记者采访了皖籍作家潘小平。她不仅分享了长篇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宽:1949-2019中国治淮全纪实》,而且讲述了淮河治理的不平凡之路,展示了新时代的治水奇迹。

“从前有一句话,叫做‘治淮治淮,越治越坏’。现在来看,应该讲新中国走出了这样一个怪圈。2007年开始到现在,12年的时间淮河没有再发生大的泛滥,这是700年来从未出现的好局面。今天看来,我们新中国基本实现了这个梦想。”潘小平表示,这是非常大的成绩。

潘小平感慨,“走一趟淮河,终身受益。”据她介绍,作家们走了大概三年的时间,行程两万多公里,足迹遍布4个省、60多个县区,光是书中出现的人物就有800多个,全景式地展现了70年的治淮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由50后、60后、70后、80后四个年龄段作家组成创作梯队,怀着对家乡河的热爱和对人类治淮精神的敬畏,并在行走中体验和创作。

“我们4人从思想理念到整个表达方式,再到审美经验和整个叙事的传达,其实都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冲撞和互补。”潘小平介绍,这本书基于田野考察之上,查阅700多万字资料以及2000多万字地方史志。

因为建立在田野考察基础之上,让作家们对于治淮的全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感触切实、深刻。

“报告文学有一个好处是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会给你什么惊喜。”潘小平坦言,报告文学与虚构性的作品不一样,既要真实也要有生活、有故事。采访中,提及创作背后的故事,潘小平有感而发。书中记述了李秀英一家逃离水难的故事,让潘小平惊喜不已。“发现李秀英这个人物,我们非常激动,93岁的李秀英老人成了贯穿全书的人物。”潘小平说,这个团队比较好,她经历得多,写散文多,而李云的诗歌、余同友的小说都很强。虽然许含章年轻,但是她有不一样的观念,不同年龄段的创作梯队,对整本书完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晨报记者 刘畅 文/摄

新闻推荐

感受火热警营放飞强国梦想 黄山日报小记者走进边检站

□韩瑞潘祯祥胡叶铄胡兆文文/摄7月26日,在“八一”建军节来临前夕,黄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合黄山日报社组织小记者...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皖籍作家讲述淮河治理之路 潘小平:《一条大河波浪宽》展示了新时代的治水奇迹)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