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玉莲
改革开放40年来,黄山市城乡建设和发展取得卓越成就,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黄山从昔日闭塞的山区小城,如今已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旅游城市,相继荣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诸多殊荣,更在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道路上不断迈进。
A 基础设施更完善
在城市交通方面,目前屯光大道、齐云大道已全线建成,G205国道和梅林南路通车,中心城区“一环三片”格局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南部城镇群同城化步伐。花山桥、文峰桥、梅林桥贯通,中心三环交通建立:由梅林桥、花山桥连接城市外环;由横江桥、率水桥、黄口桥连接城市中环;由文峰桥、新安桥、广宇桥连接城市内环。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的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旧城区很多“断头路”也得到贯通。尤其是仙人洞南路、新园东路等诸多断头路的贯通,让中心城区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黄山市居民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据相关数据统计,黄山居民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每8人就有一辆小汽车。近年来,市住建委编制实施《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整合城市公共停车管理、调整停车布局,规划新建公共停车场,采用差别化的停车供给策略,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目前中心城区整合公共停车泊位3700个,委托管理路内等公共停车泊位552个,完成第一批395个泊位智能化改造。
B 人居环境更优美
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备受瞩目的新安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已经完成,倾力打造新安江公园,滨江生态效益全面升级。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拓展绿色空间,新建成世纪广场、横江广场、滨江游园、南滨江景观带等4公顷以上大型绿地公园;完成了江心洲广场改造、戴震公园改造、高速三号口等一批公园广场和道路节点的绿化提升改造;开展了人行道绿化提升PPP项目,对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和绿化全面提升,形成了以山水林地为依托,城市公园、滨江(街头)绿地为主体,道路绿化为支撑,小区绿化为基础,点线面乔灌木及花草木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在供水安全、排涝、燃气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使城市安全保障全面升级,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尤其是老旧小区整治和棚户区改造的持续推进,将群众反响十分强烈的“水不畅、路不平、灯不亮、无绿化”及影响群众出行、入住等环境脏乱差的小街、小巷、小区进行全面改造,相继开展174个“三小”改造项目和247个老旧小区整治,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9483套。
C 城乡建设更协调
40年来,城市更大了,乡村则更美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市住建委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依托“三线三边”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对全市169个重点村庄系统整治,开展厕所、垃圾、污水全面治理,涉及旱厕改造3万处、清理农村陈年垃圾200余吨,因地制宜实施污水处理。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域农村垃圾治理PPP项目,项目覆盖人口116.1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9%,覆盖地域918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5%。
据介绍,黄山市前四批共有92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占全省的56.4%,位列全省第一,占全国的2.21%,位列全国第7名。成功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古村落共168个,占全省的46.2%。同时,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正在积极编制中,力争成为全国首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试点城市。
在建筑行业管理方面,黄山市“徽州府衙”项目荣获国家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实现了黄山市工程质量创优工作历史性突破;黄山市人民医院新建大楼获得“国家建设部AAA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实现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工地零的突破。
在建筑节能方面,中心城区城东片区被列为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自2015年起,全市新建建筑节能执行率100%,新建保障房、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大型公建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达100%。
新闻推荐
□邓国强晨刊讯8月24日下午,全国医院胃肠外科“大咖”10余人齐聚黄山市人民医院手术室,他们借助3D技术为3名复杂患...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