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悦
1745年,满载着中国茶叶和瓷器的瑞典商船哥德堡号从广州出发,在驶进哥德堡港口时不幸触礁沉没。数百年后打捞时,在船上发现的部分密封好的茶叶,还有淡淡的香气。这些散发着淡淡香气的茶叶中,就有松萝茶的身影。如今,松萝茶正在新一代传承人、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总经理王海燕的带领下,迎来全新发展。正如王海燕所说,她出生于徽州,自小就受徽商精神的熏陶,她一直秉承徽商精神:以义取利,以利济世,以和为贵、以儒兴商。
说到松萝茶,不得不提王海燕的父亲,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光熙。他是安徽省松萝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做茶已有四五十年。正是他,将久居深巷无人识的松萝茶销往四方,得到各方赞誉;正是他,一手创办了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利用短短的20余年时间,让松萝茶在中国茶行业中异军突起,并形成了完整的茶产业链,成为安徽首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茶具雕刻及茶文化旅游开发为一体的茶产业集团公司。
“所有做茶的人都有一种情怀,有一种责任和使命感。”在王海燕的眼中,她父亲这一代茶人,做茶的情怀、责任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她说,作为一个愿意回来继续做茶的“茶二代”,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将企业经营好,更多的是守护这一份难能可贵的情怀。
对于松萝茶,王海燕有着很深的感情。王海燕小时候很多鲜活的记忆,都跟茶有关。上世纪90年代,王海燕的父母经营着一个小小的家庭作坊,每到茶忙季节,每天收茶叶、做茶叶,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候家里吃晚饭从来不会早于晚上9点,父母下午五六点钟开始收鲜叶,收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开始吃晚饭。晚饭吃好后,父母又要通宵达旦将鲜叶做成干茶,第二天一早拿去卖,卖完又继续上山采茶,周而复始。”王海燕从小见证了父母做茶、卖茶的辛苦,最开始茶叶卖不掉,父亲跑到上海推销茶叶,因为质量上佳,销售情况不错,这也为之后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4年,王光熙投资成立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我人生第一份工资就是在松萝的第一个茶厂中拿到的。做了1个月,800元。”当时,还在上初中的王海燕因为考试不佳被“下放”到工厂中做初制茶叶,王海燕清楚地记得,干了6天就瘦了4斤8两。她说,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逃离。“后来考大学,父亲给我报了安农大的茶学专业,他想培养我做茶叶,但我自己改了计算机系。”王海燕说。
大学毕业后,王海燕在北京从事IT行业。她原以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和茶叶不会再有任何交集。“当时我父亲特意飞到北京,和我彻夜长谈,谈公司未来的规划,谈这个行业未来的走势,父亲的使命感、责任和情怀让我深深感动。”王海燕说,虽然她很喜欢之前的工作,但那一晚,她却被父亲的这份情怀深深感染。2004年,王海燕正式回归,作为公司第一批外销员,负责公司外贸工作。
王海燕说,父亲告诉她,想要真正把茶叶销售好,必须要懂茶叶,茶叶的基本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于是,王海燕又回到一线,了解茶叶生产过程,茶的成分、茶叶的种类、怎样辨别茶叶的好坏、茶叶炒制的环节,一切从头开始。王海燕说,做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需要很懂很用心。在一头扎进茶叶里后,王海燕发现,这是一个丰富而充满吸引力的世界。
2015年12月至今,王海燕任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董事、总经理。作为公司总经理,她任职期间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2016年8月,公司在全国股转系统成功挂牌上市。2017年公司实现收入1.33亿元,缴纳税金708万元,纳税同比增长61%。公司连续获得“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安徽省百强企业”“安徽省进出口创汇30强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80后”的王海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业绩是企业稳健发展的根本,面对国际、国内多变的市场,她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强有力的团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支撑。2015年12月,松萝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革,让核心骨干及优秀员工持股,有效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合力发展;她立足根本,多元发展,顺应新趋势,积极导入“互联网+”B2B与B2C模式;她坚持以优质的产品、广泛的销售来树立“松萝茶”的品牌,同步启动名优茶的出口贸易,为松萝茶的区域性大开发创造条件。
“下一步,我们要打造百年企业,百年品牌,这也是我们所有松萝人的期望。”王海燕说,松萝茶作为我国最早的出口绿茶之一,细看公司LOGO正是由英文字母CHINESE TEA组成,即为中国茶,“希望松萝茶作为中国茶的代表,通过徽州之窗走向中国各地、走向世界。”
新闻推荐
□汪乐晴胡晓发晨刊讯“廉公仆、廉内助、廉家风……”孩子们指着宣传栏朗朗上口的读着。“每天放学回家,我们都会...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