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骁本报通讯员 崔艳
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是一座古朴宁静的乡镇,走在穿乡而过的丰溪河河畔,经常能听见声声清脆的唢呐声。循声而行,便能找到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丰唢呐曲牌”代表性传承人王国和的家。
新丰乡素有“冬练锣鼓、春练拳”的习俗,催生出锣鼓、唢呐等艺术形式。清朝光绪年间,新丰唢呐已繁盛一时,每个村都有锣鼓班子。
王国和的师祖,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曲艺人盛秀坤。技艺高超的他,熟记108折京剧,唢呐、锣鼓、京胡等乐器信手拈来,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名师出高徒,王国和的父亲王九峰,是盛秀坤的关门弟子,盛师傅将一生绝技倾囊相授,还留下一些工尺谱本。 1980年,王九峰将它们整理并译成简谱本。王九峰经常参加民俗表演,有时他已淹没在人群里,但只要婉转悠扬的唢呐声一响起来,就能被自动“定位”,父亲的身影、表情和眼神,小国和总是看得入迷、听得陶醉。
王国和戏称:“我在唢呐声中呱呱坠地,摸着唢呐蹒跚学步。儿时看到父亲吹唢呐,我也会摆弄起唢呐吹着玩。”从小耳濡目染,王国和学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新丰唢呐曲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九峰也乐见子承父业,他手把手指导王国和,从唢呐构造、吹奏技巧和工尺谱等一点一滴教起。王国和学得更认真,很快青出于蓝。
说话间,王国和拿起唢呐,一边示范,一边为记者介绍吹奏新丰唢呐时的常用技巧——“循环换气”:用小腹力量控制呼吸,吸气用鼻,呼气用口,鼻子吸气时两肋鼓起,小腹往里收缩,使气息向上运行,也就是用小腹的压力把气息送到口腔内;然后根据需要量把两腮里的气息逐渐往外排出,随着吐气,小腹肌肉也逐渐放松。吸进第二口气时再如是重复。 “在第一个过程最后,要不等控制在口腔里的气呼完之前,就要用鼻子吸进第二口气,这样才使两个过程之间衔接得非常连贯,听不出换气的痕迹,很好地保持长音。”这是王国和多年的经验之谈。
成年后的王国和当上了乡村教师,而唢呐也和他融为一体。上阵父子兵,上世纪80年代初,王国和便同父亲同台表演,两人炉火纯青的演奏深受群众喜爱。
如今,62岁的王国和已与唢呐相伴半个多世纪。自2011年起,他便收下同村“85后”青年杜可可为弟子。经过近7年的口传心授,杜可可顺利出师。如今,新丰唢呐队里已有好几个年轻人,王国和欣慰地告诉记者,新丰唢呐这门传统艺术后继有人,必将历久弥新。
新闻推荐
清明时节,太阳高照,春雨飘洒,农村耕种忙碌,农作物很容易成活,所以人们常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冬季气温低,人体新陈代谢慢,积累的一些废物不能及时排出;立春后阳气渐升,同时带动清气上行,清明时节是清气...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