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湘潭村九旬老太叶玉凤家中,首先看到的是她家门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党施仁政享五保”,下联:“嫂呵残姑担一生”。这幅醒目的对联向人们讲述了老太精心呵护残疾小姑子60载的动人故事。
据了解,1934年,年仅4岁的叶玉凤就被送到本村一家姜姓人家当童养媳,婆婆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长大成人后和丈夫成了婚。婆婆身体不好,先后生下多个子女,仅成活叶玉凤的丈夫和一个幼妹。幼妹小时候很活泼,深得她的喜爱,谁料3岁时生了一场病,受制于山村医疗条件,误服草药,不仅导致智障,还成了聋哑人,家中人都叫她哑姑。当哑姑10岁时,婆婆患病,临终前将哑姑托付给了叶玉凤。叶玉凤答应了婆婆的临终遗言,为此,她照顾哑姑整整60年。
叶玉凤家原先住在太平湖库区,丈夫曾是一名国企职工,成天上班顾不上家,她生有两个女儿。为防止哑姑不慎落水,无论到哪儿都把她带在身边,由于照顾哑姑和女儿,叶玉凤不能上山采茶,仅靠丈夫的工资维持一家人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太平湖库区移民,他们举家迁到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湘潭村。
由于哑姑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哑姑吃得好一点,叶玉凤亲自动手做好饭菜,再端给哑姑手中,有时哑姑发脾气,叶玉凤还得哄着喂她吃。60年如一日呵护着哑姑。母亲的举动成了女儿的榜样,两个女儿也十分孝敬这个哑姑妈,现在,女儿接过了照顾姑姑的任务。
三口镇民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开始,他们就将哑姑纳入建档立卡***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城乡居保和移民后扶,每月能领取500多元补助,还免缴城乡医保保费,住院可享受健康脱贫兜底“351”和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民生工程,减轻了叶玉凤家庭的经济压力。但对叶玉凤来说,60年来,她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数也数不清。
记者采访获悉,叶玉凤的感人事迹不胫而走,受到当地村民的广泛赞扬,先后当选为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三口好人”、“黄山市道德模范”。
有人问叶玉凤:“你这样辛苦,值吗?”她掷地有声地回答:“当年既然我做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兑现,何况长嫂如母呢!”本报记者赵天彪通讯员崔艳孙国均
新闻推荐
安徽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黄山市屯溪第五中学本报讯(记者周健)学校不仅教书,更重育人。多年来,黄山市屯溪第五中学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全校教职工以本职工作为基点,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有声有色开展了一系...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