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金紫祠与新四军的情缘

来源:黄山晨刊 2018-03-12 15:10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钟伟文/摄

说到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的金紫祠,许多人并不陌生。这里既是千年古镇潜口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也是古徽州望族汪氏家旅兴盛的佐证。

资料显示,潜口村金紫祠为宋隆兴二年(1164)赐建,明正德九年(1515)迁于现址,嘉靖、万历时扩建,清康熙三年(1663)大修。该祠位于潜口村村口,坐北朝南,通进深达196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牌坊、三源桥、棂门、戟门、碑亭、仪阖、露台、驰道、回廊、享堂、寝殿。寝后配有坐西朝东之汪华公庙。现存建筑为金紫祠坊、戟门、碑亭、后寝及汪华公庙部分建筑,其它建筑遗址尚存。

在这样一个文化厚重的汪氏祠堂内,发生了一段名载史册的红色故事。

1937年10月,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组建新四军。次年2月,新四军军部下达命令,要求部队在岩寺集结。3月,由新组编的新四军一支队最先到达,驻扎在潜口村。当时的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就曾住在金紫祠内。由于新四军在岩寺集结已过去80周年,当时的见证人不多了。

今年62岁的潜口村为民办事员胡善委告诉记者,新四军一支队在村内驻军的事情,村民大多知晓,基本上是村内老人口口相传传下来的,自己小时候也听村中长辈说起过这件事。目前,村内尚存两位老人见证过新四军一支队进驻潜口,其中一名老奶奶今年102岁;意识不清,需要亲人贴身照顾,另一位是今年95岁的潜口小学退休教师胡乃明。

在胡善委的引导下,记者来到95岁的胡乃明家。胡乃明虽已高龄,但耳聪目明,语言清晰。“村口的金紫祠就是新四军一支队的驻地,他们晚上在那里休息,白天在村头训练。”胡乃明介绍,新四军是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可以说是铁的军队,但对百姓却充满感情,对村民尊重和气。他们训练时,喊杀声很响,个个精神抖擞,与老百姓交流时,却轻声细语。住在村民家,他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尽量不打扰农家。他们看到农户家缸里水浅了,会第一时间去挑水,还帮忙打柴,把村民家打扫得干干净净。

胡乃明回忆说,当时,新四军官兵主要集中在潜口村金紫祠附近,一个排一个排地居住在一起,白天训练不打实弹,听不到枪响,还经常到学校去上课,宣传抗日,教唱革命歌曲等。“村口有个叫中竹岭的地方,以前全是小山坡,新四军来了后,把山坡改造成平地,平时就在这里训练,他们还在训练场中间垒起土堆作为指挥台,带训的长官就在这个土堆上指挥训练。”

采访中,胡乃明讲起当年新四军的故事,始终很激动。他说:“记得当时新四军中有一名军官,字写得相当好,当时村中墙上写了很多标语,都是他写的,后来这些房子有的没人住了,有的倒了,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标语也找不到了。当时听说陈毅曾住在村内,但我没见到过他。”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黄山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胡景明表示,长期以来,安徽省和黄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乃至国家层面,都在对新四军的历史进行研究和考证,可以说许多故事至今仍未被挖掘出来,老人的记忆未必百分之百精准,但新四军的铮铮铁骨和爱民情怀,他们抵御外敌的英勇事迹,是得到历史考证和人民信服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徽州区 项目建设争春早

本报讯人勤不负好春光,项目建设热腾腾。连日来,徽州区一个个重点工程迅速复工或开工,广大建设者们抢时间,争速度,抓质量,力夺首季开门红。在总投资1.5亿元、占地30亩的泰达新材料项目工地上,笔...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亲情伴我成长2018-03-09 15:15
猜你喜欢:
快乐“三八”节2018-03-09 15:15
评论:(金紫祠与新四军的情缘)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