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琴
走过2017年,感叹岁月如歌,我以心之指引,珍惜时光、珍爱事业、珍重情谊,收获一路欢歌。岁末拾取浪花朵朵以慰心情,自感工作不负心之所向,生活亦不失情之所愿。工作与生活,原本可以调和演绎出人生之和谐交响曲。
2017年初,我来到区编办上班,和我的同事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共同的奋斗目标,朝着“放管服”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阔步前行。先后完成了全区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建设工作,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手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清理,进一步健全“3+2”清单制度体系,为“放管服”改革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为“便利服务群众、构建优质营商环境”埋头苦干、实干;同时,积极参与城管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无校籍”管理改革等系列重点工作,为推进民生事业的优质发展提供了应尽的职责保障;完成自身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开设“干部讲堂”,建立健全系列工作制度,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保质完成。走过这一年,我更加努力地锻炼组织领导能力和工作技能,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结合区情实际理性分析思考问题,主动把握工作规律,在团体中互相激发学习兴趣和工作激情,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付出,整个团队的互助合作精神明显增强,业务能力明显提升,机关工作氛围活跃,实现了“快乐工作、工作快乐”的崭新局面。
业余时间,我参加了区文化局的免费文化培训葫芦丝班,每周二中午利用休息时段1小时吹葫芦丝,认识了美丽的朱老师和一群葫芦丝学友,也对“五音不全”的我进行了刻苦“扫盲”,到去年底,我终于达到自己年初订下的目标,学会了吹葫芦丝的经典曲目——《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带给我莫大的收获和喜悦。这一年,我还致力于瑜伽练习,系统开始了自己的养生课,在《二十四节气瑜伽养生法》的指引下,我不再去瑜伽馆拜师学艺,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在学习原理、悟通方法、坚持守恒中找到了瑜珈练习带给我的身心舒畅。我知道,我的健康于自己很重要,更是对家人最大的负责。这一年,我还怀着热烈的写作梦,积蓄多年来对呈坎老家生生不息、念念不忘的的情结,在黄山日报发表了散文《记得那年梨花开》,了结一段老家祖屋情怀。我还参加了黄山香茗剧院《徽韵》宣传标语征集大赛,两条宣传标语都中了奖,证明自己的文字功底还在,隐藏在心中多年的写作梦想又在萌芽生发。同时也验证自己的认真求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耐力能反哺工作。我相信自己愉快地选择这些兴趣做为我的业余爱好,有一种找到自己心底的喜悦,工作与兴趣原本可以互补增益,这是一种积极的活着的人生姿态。
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前十来年,因为工作的忙碌和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事业,确实少了许多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我是有愧疚的;这六年,必须要把陪儿子健康成长放在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他也就给我六年陪伴成长的光阴,我必须关注他的身心健康成长,通过言传身教春风化雨,不断给他“浇水施肥修枝剪叶”。看着儿子这一年来的成长收获,心是喜悦的,尽管每一次都要为他月考的成绩纠结,看着他一点点地在努力进步,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向上,再听听他的单簧管表演曲目、英语长诗朗诵和国学经典诵读,看看他写的作文中关于爱的理解和表达,我还是能体会他的变化,为他的成长叫好,给他以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陪在他身边,不需多言,在他需要时给他一些心的养分,滋润他有足够的能量去拼搏进取,分担他在成长路上的忧愁烦恼。偶尔也会被他的言行“雷”住,深深感受到孩子的正确思维警醒自己与他共成长。作为母亲,珍惜当下,在乎每一天的收获,不负他的美好奋斗。
公婆在这一年里,因为棚户区改造,离开多年居住的祖屋和我们居住在一起,我们利用休息日为他们装修新房,让他们在晚年享受美好生活。在传统家教中,我致力倡导孩子孝敬长辈,每次看到儿子帮爷爷添茶时、制订帮助他们学习计划时、听到儿子在教爷爷奶奶学习手机时,我感到欣慰。看到婆婆生病住院时,家人的关心对她应当是最好的慰藉。看到父亲在合肥弄伤的腿疾长时间不得治愈,我很痛心,当他回到老家时,我花了两个月时间陪他看医生吃中药,直到日渐痊愈我才安心。我妈妈在合肥小区被无主恶狗咬伤后不仅能坚强面对、理性治疗、还勇敢地去找小区物业,成功实现医药费由物业公司支付讨回公道,我不由地竖起大拇指点赞我亲爱的妈妈,毕竟她已是七十岁以上的农村妇女,居然在城市里真实成功上演了一出《乡下老太城里维权记》呢!
新闻推荐
为充分展示西溪南竦塘自然风光、人文环境,展示竦塘蓬勃发展的良好景象,建设《徽州教育展示馆》《村史馆》,推介竦塘百佳摄影点品牌,探索教育文化扶贫(摄影扶贫)新模式,现举办“徽州教育村——竦塘”...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