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舒俊
“此相片中的背影是一位大二学生,春运开始了,他早上冒着寒冷去汽车站当志愿者,学雷锋,值得大家点赞。”这是近日记者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信息。春运路上,总有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放弃休假,成为志愿者,帮助旅客回家。2月6日,记者采访了这名大学生志愿者吴昱南。
吴昱南出生于1998年,是屯溪区屯光镇南溪南村人,父母都是农民。在家人和邻居眼里,他从小就很懂事,学习成绩好,人品也好。2016年从屯溪一中毕业,他顺利考入上海华东政法大学,现在是班长,也是入党积极分子。吴昱南为什么做起志愿者?面对记者提问,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可以说在上海上大学是我这个农村小伙子第一次出远门,开拓了眼界,同时也得到国家政策的很多帮助。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我回报社会的方式。”
据了解,他在家乡参与志愿服务是从去年寒假开始的。“记得去年寒假坐火车回家,那时临近年关,看见火车站有那么多拎着大包小包、为了回乡匆匆赶路的农民工,有的甚至买不到票只能选择站着,或蜷缩在过道里堆着的行李上。通过交谈,我得知他们有的甚至要连续坐40个小时车,到了终点站还要再转车才能回家。那是我第一次对春运、对回家有了更深刻感受。回到家,正好看到共青团招募暖冬行动志愿者,我就第一时间联系活动方负责人,参与这项为春运回家的乘客提供热心服务的志愿活动。”那次,在春运前后最繁忙的时段里,他在客运站坚守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在人来人往的车站里,他的任务是帮助乘客自助取票、搬运行李,还要协助安检员维持人流、疏导乘客。由于表现突出,在那次行动结束后,吴昱南获评“黄山市优秀青年志愿者”。
今年寒假,吴昱南依然选择回家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暖冬行动。1月27日到家,2月1日他就参与活动,先是去高铁站做志愿者,2月5日又主动申请到市汽车客运总站。帮乘客搬行李拎包裹、为乘客查询车次信息是他这几天的主要工作,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虽然春运高峰还没完全开启,但每天的工作都让他觉得很充实。“我在这里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还有像我去年一样为助人而奉献自己时间和精力的青年。‘助人为乐\’四个字虽然简单,但我想这就是志愿活动的精髓,不为名利,不求回报。能在春运的浪潮中传递温暖,是我作为志愿者的唯一目标,也让我的付出有了更丰富的意义。”在志愿活动中,有的乘客打车到车站,把手机和钱包落在出租车上,上不了车。他用手机帮忙联系车主,最后把东西找回;有时遇到外国人要去景区,他会主动介绍路线。
春节七天假,他说除了必要的拜年,其它时间他还会坚守在志愿者岗位上。未来,他还会继续参加志愿服务,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们一起,为社会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人不是因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句话出自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它让我明白外在的肉体可以承受折磨,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一次独自出...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