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屯溪区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识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认定,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农民”这个身份称谓,在该区正成为一个职业名称。
“真没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农民也会有现在的荣誉,我要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帮扶周边村民,带出更多职业农民一起发家致富。”屯溪区屯光镇云村村民姚丽丽告诉笔者。去年,姚丽丽作为专业大户,被选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与全区养殖大户一起参加培训。“这次培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养殖技术及管理、经营理念,还通过参观学习了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开阔了眼界。”谈起这次培训,姚丽丽感慨受益良多。
据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后,从培育对象和培训师资、机构的遴选,以及培训内容、形式的要求,都做了严格规定。培育对象不再追求多和广,而是将“弹药”集中于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
为取得培训的实际效果,提高学员的养殖管理水平,在师资上,该区聘请省级专家和长期在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市级专家作为授课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创新培训方式,重实训、强服务,在集中授课的同时,分阶段组织学员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操作,互相交流畜禽养殖、疫病预防、销售渠道等方面经验、资源,共同进步。同时组织、带领参训学员去合肥农展会、浙江安吉等地参观、学习交流,开阔眼界。
此外,该区还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农技推广服务部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指导,农技中心聘请10名农技人员进行连续3年的后继指导和跟踪服务,侧重于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改良,并要求每年下去指导不少于20次。
去年,屯溪区110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识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训认定,取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结业证书,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创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创新,达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的。·陆海峰·
新闻推荐
□汪阳文/摄晨刊讯“您好,如有拾到此手机,请和我联系,万分感谢。”2月3日上午,家住徽州区徽州人家小区的胡女士得知丈夫手机丢失后,在打了多次电话均无人接听的情况下发此短信。就在胡女士感到无望时,...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