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一角。 潘 成/摄□本报记者祁俊
每天清晨6点,家住清和丽庭小区的汪大爷准时起床,准备到世纪广场晨练。“安东路人行道改造平整了,老年人不用担心扭到脚了,人行道边还设置了园艺花坛,种上了鲜花,很漂亮。”出小区门,汪大爷轻松自如地走在人行道上,不时跟熟人聊上两句。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让市民有更好的出行环境是温暖居民的基础工程。去年5月,市住建部门着手实施中心城区人行道及绿化提升二期工程,施工范围包括24条道路人行道提升和20处绿化提升点,改造提升人行道面积约28万平方米,绿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同时一次性解决弱电、自来水、燃气管线下地、雨污管网连接、盲道畅通、公交站台优化、人行道砖更换、停车位设置等一系列问题,并预留出足够的地下空间,避免今后重复开挖。各交口改造也一并纳入了提升范围。
“与以往分片式作业不同,本次施工的23条道路同步开挖,一方面考虑到管线管网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使工期大幅缩短。”市住建委负责同志介绍说,以前修好一条路,再修另外一条路,20多条路改造提升,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这次不到2个月就完成了施工任务。二期工程于2017年7月顺利完成。目前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已经进场,年底将基本完成绿化改造。
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中心城区焕然一新。23条道路上,每50米左右将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桶;每一棵行道树下会安装树池盖板,不仅保护树木根部,减少水土流失,而且消除路人行走时被绊倒的不安全隐患;(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每个路段放置了止车石,防止机动车辆碾压、挤占人行道,造成市政设施损坏。同时,市政部门还成立了日常巡查和维修维护专门队伍,对人行道路破损、坑洞、不平整、人行道板松动等进行及时维修,保证路面平整完好,市民通行顺畅。
细节,更体现温度。走在城区的道路上,你会发现不同的人行道选材各有不同,主干道选用的是荔枝面花岗岩,次干道用的是烧结砖,不仅美观平整,而且防滑耐磨;颜色则以黄色、红色、咖啡色等暖色调为主,改变了以往黑白灰等单一而沉重的色调,丰富的道路景观色彩为城市增添了亮丽的一笔。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是百姓的热切期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片片流光溢彩、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小区拔地而起,与容颜渐老、功能滞后的老旧小区形成了极大落差,这些老旧小区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心病”——有的小区下水道常年堵塞;有的小区路灯已经“下岗”,晚上伸手不见五指……
民生的需求就是发展的方向。2016年,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改善民计民生、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实施了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程,决定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实现“路平、水畅、灯明、增绿”的目标。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造\’的是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满意度、信誉度。”屯溪区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全面拉开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大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即使困难再大、工程量再多,我们也要坚决完成任务,让老旧小区大变脸,让居民感受温暖。”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和维修,基本改造内容多达18项,分为清除类——违章建筑整治、危险品整治、小区容貌整治、通信线路清理;安装类——强弱电管线下地,室外及楼道照明,安装自行车停车棚、充电桩;增加或修复类——停车位改造,环卫设施改造,道路硬化,照明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修缮或增建物管房、宣传栏等小区文明创建;提升类——绿化改造、供水供电改造、外立面提升和雨污管网改造等。截至目前,黄山市已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71个。
“现在小区变好了,不光修了路、栽了树,还安了路灯,下大雨也不用担心积水了,早晚下楼走走,活动下身体,生活轻松,心里温暖着呢!”冬阳下的屯溪区昱中街道上塘新村绿意盎然,居住了10多年的李大妈对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十分满意。
“近两年来中心城区城建项目数是前所未有的,2017年黄山市中心城区城建主要实施19个重点项目共35个工程,项目投资计约11亿元。”市住建部门负责人介绍。
新闻推荐
近日,黄山海关首票涉及非联网优惠贸易协定项下无纸化报关单顺利结关。据了解,从1月1日起,海关总署进一步推进优惠贸易协定货物申报无纸化,非联网优惠贸易协定项下货物也可选择无纸化申报。此...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