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辉(前中)调研浦溪河综合治理工程。黄信办/摄 本报记者闫冲冲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路径,发展路径关乎发展前途。黄山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靠山揽湖的资源、内联外畅的交通、丰富厚重的文化等优势,把自然、生态、文化等资源转化为发展条件,把精致农业、现代工业和全域旅游转化为产业支撑,把发展环境、群众基础、组织机制转化为基础保障,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记者:黄山区在培育转型升级新引擎中,如何提升创新发展新高度?
方文辉:我们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的有效路径,自2015年12月列入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县以来,探索建立了集土地流转、价值评估、抵押担保、风险缓释全过程的“1+5”配套政策体系,促进茶、竹等“五个一”特色产业发展;整合现有村级办公场所资源,试点开展集旅游集散、产品展示、体验销售、村民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四个中心”建设,通过集聚功能、集成平台实现多样服务、多元发展,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路径;立足盘活用好闲置森林资源资产,推进“林业+森林旅游”“林业+林下经济”“林业+林下种养”“林业+康体养身”等融合发展,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我们以列入全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为契机,建立了城乡垃圾清理、污水处理、道路养护、河道管理、农村安全饮用水管护等建管并举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了全域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我们扎实推进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构建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有效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保障了游客合法权益。我们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皖南综合试验站的人才、技术优势,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探索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联合组建了涵盖茶叶、蔬菜、乡村旅游等八大产业联盟,建立了“皖南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体系+新型经营主体”成果转化模式。
记者:黄山区在构筑城乡统筹新格局中,如何实现协调发展更有力度?
方文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五城联创”的要求,注重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谋划、共同推动,按照“资源共享、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功能集聚”的思路,推进环黄山、环太平湖、环城区三大组团竞相发展、协同发展、互补发展。以浦溪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为纽带,加快耿城北大门综合开发和省级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力争把浦溪河(城区段)打造成集观光度假与服务、文化展示与创意、生活消费与娱乐、生态休闲与养生于一体的滨水经济带和城市型休闲度假产业聚集区,串起老城区、政务新区、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四个板块,推动泛北大门组团一体化发展。围绕黄山四门洞开,提升南大门汤口镇旅游服务能级,推动南大门综合整治和温泉小镇建设,打造现代国际旅游重镇;推进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配套,推动与汤口协同互补发展;提速北大门整体开发进程,加快北大门换乘中心和太平索道扩容下迁,打造北大门旅游集散中心;加快西大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国道530焦村段建设,推动途居黄山奇瑞露营地二期及万佛园项目,打造功能完善的新兴旅游集镇。依据《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坚持保护优先,累计争取中央资金6.44亿元,实施了72个湖保项目,有效改善了太平湖区域及周边的环境,推动空气、水质持续向好;加快编制太平湖风景区4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绿地、金盆湾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创建太平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强化太平湖风景区旅游龙头培育,带动沿湖乡镇旅游联动发展。
记者:黄山区在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中,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有深度?
方文辉:我们以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契机,坚持绿色、有机、生态发展理念,围绕“五个一”(一片叶、一竿竹、一枚果、一朵花、一尾鱼)农业特色产业,按照“区域化、差别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小产区生产模式,严把农产品质量源头,建成9个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和5家企业特色农产品快速检测室,促进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健康农业发展,其中“太平猴魁”品牌价值达23.81亿元,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玫瑰花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打造了涵盖三次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条。我们坚持优化存量、做大增量两手抓,加大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引进培育和挖潜改造,上半年园区企业亩均税收由去年同期6000元提高到1万元。目前,全球最大的茶叶饮品公司——联合利华立顿茶叶基地项目已正式落户,与本土的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形成抱团叠加,将延伸茶叶产业链,提升茶叶附加值。我们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围绕生态、旅游、文化等特色优势,推出体育、休闲、养生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以及农事体验、特色采摘等乡村旅游线路,将旅游产品向全域化延伸,推动旅游由观光经济向复合经济转变。
记者:黄山区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中,如何实现开放发展有广度?
方文辉:我们立足内优外畅的要求,加大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谋划启动池黄高铁、旅游轻轨、环湖通道、芜黄高速项目建设,提升游客的可进入性。引入社会资本,提速东黄山、太平湖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市场运作和品牌打造,重点打造东黄山国际小镇和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目前,我们与北京城建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国际招标完成了《东黄山国际小镇概念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评选。前不久,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25个特色小镇。另外,我们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成功引进安农大皖南综合试验站项目、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项目落户农业示范区,促进了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夯实了发展的持久动力。
记者:黄山区在增强人民生活新福祉中,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有温度?
方文辉:“天地之大,黎元为本。”近年来,我们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彻底治脏、全面治乱、重点治差”的要求,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条件,“一路山水一路景”的局面正在形成。区美丽乡村建设连续三年在皖南片区考核中位居前列,“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获国家标准委立项,跻身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区县。我们按照“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的要求,结合黄山区实际,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到2017年底,现有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600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大力压缩一般支出,将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启动了黄山太平国际实验学校建设,完成了中医院异地搬迁,1—8月份投入资金4.46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力争到2020年,全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走在省市前列,主要社会生态指标领先全国,初步建成美丽中国展示区。
新闻推荐
在9月15日-17日的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来自黄山区太平湖生态渔业公司生产的太平湖有机鱼以活鱼展示、有机产品证书、充氧包装吸引了众多客商和观展人员驻足观赏和询问,成为...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