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一座幽居黄山脚下的道教名山,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探访。6月的一个周末,祥源控股集团组织的媒体采风团来到云遮雾罩的齐云山,现场感受传承千年的道教文化,畅享寄情山水间的快意感受。
登临齐云山
早在2011年记者第一次登黄山的时候,就有人推荐过齐云山,然而由于当时的时间不够充裕,最终未能成行。不曾想,时隔6年之后,有缘来到这座有着浓厚道教文化氛围的国家级旅游景区。
齐云山古称“白岳”,海拔仅有585米,比起黄山的险峻,这里的景色只能用纤巧这个词来形容。体力好的游客可以选择步行登山,用时大概在40分钟左右,茂盛的植被不仅带来清新的空气,而且还有高于城市数百倍的负氧离子。这条用石板修筑登山步道,其实也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两度登山走过的登山道,四百年间风云变幻,徐霞客的足迹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烟云中,但齐云山“绿水丹崖甲江南”的美誉却由此声名远播,被清代的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这个季节登山,乘坐索道也是不错的选择,齐云山的游客相对较少,新修的索道很少出现排队的情况。跟其他景区不同的是,齐云山的检票口设在山上,这里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云雾缭绕,当年方腊带领农民起义军征战再次数月间,凭借的就是这里险要的崖涧和天生的云雾。
逛月华天街
齐云山有很多道观,其中大部分依山而建,有简陋得甚至只有一尊神像、一方石台。对于道士们来说,那些天然形成的洞窟其实就是求仙访道的绝佳场所,这里距离山下的市镇不足半个小时路程,生活也比较方便,相邻的月华天街还有不少村民在此居住。
月华天街是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全村28户150余名村民的房屋全部依山而建,至今依然保持着宋代道教民居建筑的原始格局,因山势陡峭,村庄状如一弯新月,故名月华天街。环绕街上,道馆和民居相邻,香火与香烟互绕,阐释了道教正一派“修行在尘世尘世即修行”的理念,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村。这里随处可见面容清瘦、方冠长髯的道士,或清扫神台、或倚崖算卦,一派远离凡尘又贴近生活的宗教场景俯拾皆是。
村庄里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街道,刚好把两侧的民居串联起来,农家餐厅鳞次栉比的排列着,高低错落中略显拥挤又和谐有序。这里同时还提供住宿服务,如果时间宽裕,在村里住上两三天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这里四季多雨、云遮雾罩,空气湿度自然比其他地方要大,需要多带几件衣服方能泰然处之。
漫游山下小镇
山脚下是另一番景象,街道不甚宽阔,别墅多数临河而建,建成不久的祥源小镇应当是这里最悠闲的去处。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是小镇的主体,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静卧在路旁,商店里不时传出舒缓的音乐,人们也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
路边有出售徽州竹编、草编的小摊,都是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竹筐、竹篓、斗笠之类,手工编织的质感可见一斑。油坊、酒坊的幌子最能吸引人的注意,传统的榨油酿酒设备总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本地的油菜籽、稻谷壳经过压榨、蒸馏等多道工序,就成了黑色的菜籽油和散发着浓香的白酒,这种透着传统味道又不失现代包装的商品一直是游客的最爱。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重点打造的自由家树屋世界是一个特别适合游客体验的去处,每一座树屋都有着不同的造型,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山岭,只有一条狭窄的柏油路贯穿期间。树屋虽小却配套完善,空调、地暖、客厅、卫生间、电视一应俱全,还有电动观光车免费接送就餐,推开窗就是触手可及的森林,特别适合那些喜欢亲近自然的游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殷元元报道住房公积金既要保障民生,支持缴存职工的合理住房需求,又要防范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今年4月10日起,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市公积金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出...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