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许晟
晨刊讯7月7日,黄山市启动婴幼儿血管瘤脉管畸形公益筛查与研究项目,全市婴幼儿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又添新抓手。作为全省5个项目筛查地区之一,此项工作旨在进一步提升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力,填补婴幼儿血管瘤鲜红斑痣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数据空白,并对婴幼儿血管瘤脉管畸形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推动婴幼儿血管瘤脉管畸形学科领域临床科研工作,为国家优生优育国策提供参考。
当天,市及各区县项目管理组成员与儿童保健科医师、助产机构产科和儿科负责人及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工作负责人参加启动会。启动会上,有关专家讲解了婴幼儿血管瘤脉管畸形公益筛查与研究项目实施方案和公益筛查相关流程,并就婴幼儿脉管异常类疾病(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诊断标准和筛查技术进行现场培训。项目开展半年内,要求婴幼儿血管瘤鲜红斑痣筛查覆盖率达30%以上,到2018年底提高到50%。
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护婴幼儿身心健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联合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在全国发起婴幼儿血管瘤脉管畸形筛查与研究活动。通过描述婴幼儿及父母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地域、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人口学基本特征,研究婴幼儿血管瘤疾病发病率及总体分布特征;通过描述不同遗传、环境等可疑诱发因素人群中婴幼儿血管瘤的分布特征,找出血管瘤在不同特征人群中分布的差异;通过对筛查资料加以科学统计、分析,确认血管瘤发病与一些因素之间的因果关联关系。
今年,安徽省合肥、安庆、滁州、阜阳、黄山等5市入列项目筛查地区。按照国际报道婴幼儿血管瘤脉管畸形5%的发病率计算,黄山市每年约出生六七百名血管瘤脉管畸形新生儿。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深入实施,理论上这一数字还将有所增加。由于在该病种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调研工作和数据空白,且很多父母对该病种的科普知识了解不多,防治知识和意识相对不足,很多孩子不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从而给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隐患。
据了解,婴幼儿血管瘤被称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头号杀手”,女性、早产、低出生体重、多次妊娠等被认为是血管瘤发生的高危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影响发病率的因素也在改变,如环境污染、视频显示终端暴露、重金属摄取等。
近年来,我国血管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开展婴幼儿血管瘤脉管畸形公益筛查与研究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优生优育工程,可有效避免婴幼儿血管瘤脉管畸形带来的危害及影响,为安徽省婴幼儿血管瘤防治领域提供大数据基础,造福更多血管瘤患儿与家庭。
新闻推荐
人间自有真情,人间自有大爱!7月6日上午,年过八旬、署名“屯溪姚老”的市民专程来到本刊采编大厅,称看到本刊前一日《黄山近千导游为“中国好导游”陶小红爱心接力》的报道后想为陶小红做些事情,于是专...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