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洪流中,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弄潮儿”——他以蓝天更蓝为梦想,以净化环境为己任,以创新创业为动力,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凭着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打造出一个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在环保科技领域创造出一个个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黄山天之都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
1997年走上工作岗位后王健一直从事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科研、设计、工程等工作。带着年轻人一股可贵的冲动和闯劲,凭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线工作经验,王健先后负责和参加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省科学技术奖等。
工作之余,每每看到周围工厂烟囱中不停冒出的浓浓黑烟,王健总爱琢磨一阵子:只要烧煤、燃油,必定有烟;只要排烟,必定有粉尘、废气释放到大气中,如果能把平时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研发设备把这些粉尘、废气有效吸收、分解掉,环境污染就会大大减轻,空气质量就会大为好转。想到了,就立即去做。2007年王健通过合作、投资等方式先后成立两个环保产业生产型企业,专门生产除尘和尾气综合处理设备。
在经营企业的同时,王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寻求技术支持,有了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勇立潮头、独占鳌头。2011年王健参与“国产聚酰亚胺纤维的研制与应用”项目研究,主要负责后期合成成型工作,该项目于2012年8月通过国家环保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并于2013年获得国家环保部科技一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聚酰亚胺纤维原来只能依靠进口,每吨要40多万元。我们的研发成果应用后每吨只需十几万元,大大降低了环保治理成本,而且我们研发的产品性能包括耐热、耐酸和耐碱都优于进口产品。”王健自豪地说。
在收获科研成果的同时,王健更收获了一份精神硕果。在项目研发中,王健与长春应化所的一位教授一起联合攻关,教授奉献了一生的心血研究聚酰亚胺,终于在耄耋之年研发成功。这段经历对王健来说终身难忘:“教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研发聚酰亚胺,他的精神特别让我感动。后期的产业化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很多的困难,想起教授,我们就很努力地继续坚持下去。教授的精神激励着我要用科研的精神去做实业。”
秉承着这样执着的精神,王健在环保技术研究上从未停下追寻的步伐。2015年,王健主持完成了“地下工程柴油发电机站尾气综合治理深度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解决了柴油尾气当中100多种有害化合物的处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让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列中,一直是王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他不仅把环保作为一个产业来做,更把环境保护当成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来做。王健说:“获得黄山市的青年科技进步奖,感到很荣幸。下一步我会和我的科研团队在黄山扎根,加强创新创业,把更多科研成果产业化,把产业化的成果扩大化,把企业做的更好、更强。”·祁俊·
新闻推荐
【七月投资策略·机会】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中报的临近,市场有了新的炒作题材,在存量博弈背景下,中报成长股值得关注。其中医药、百货零售、传媒、家电等板块目前来看中报预喜占比较高。此外,大消费行...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