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殷元元报道6月23日至25日,黄山市普降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其中,新安江屯溪段发生7年一遇洪水。然而,在这次暴雨面前,中心城区这两年完成整治改造的老旧小区经受住了考验,未发生一起较大程度的内涝和积水,居民真切受益,纷纷点赞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好。
6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心城区稽灵山社区的阳湖东路19号小区采访。一走进去,记者就注意到,路面干干净净,很难想象前两天经历了暴雨。“这个小区是2016年进行整治改造的,主要是针对群众反映的积水和内涝,重新设计并铺设雨污分流管网1800多米,修复路面6450平方米。”社区副主任葛大通介绍说。整个改造工程在2016年10月上旬完成后,小区道路整齐了,路灯也亮了,还见缝插绿美化了环境,大家觉得真不错。但没想到更大收益还在后面,今年进入汛期以来的几场大雨就凸显了改造的效果。居民汪荣富对此深有感触,因为他家就住在13栋的一楼,“往年的梅雨季节可不是这样,雨一下大点就积水甚至内涝,深的时候有一米多,都淹到我家窗台这里了。今年一开始我还担心,结果小区路上连积水都没有,居民都说老旧小区改造得好。”
在中心城区,像阳湖东路19号这样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城市老旧小区还有不少。由于地势较低、道路破损、管网老旧以及雨污水未分流等原因,这些老旧小区雨天极易形成积水和内涝,严重的还伴有化粪池溢出,给群众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2016年,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改善民计民生、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实施了中心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程,将利用3年时间(2016年至2018年)基本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以此实现“路平、水畅、灯明、增绿”的目标。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改什么”的指导思想,两年来,中心城区已经完成了120个老旧小区改造,广泛征集了小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着重对雨污管网、强弱电、亮化、增设停车位等方面进行了改造,老旧小区的排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受益群众近5万人。
由于黄山市是一个季节性多雨的城市,老旧小区容易成为内涝点。因此,黄山市在加快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中,也结合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程,对易涝点进行彻底整治,铺设雨污分流下水管网,对现有硬化路面进行透水性改造,因地制宜增加绿地面积,提高雨水吸纳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据统计,通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中心城区今年比去年核销内涝点7处,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明显增强。
编后:进入梅雨季节以来,黄山市多次遭遇大暴雨袭击。突如其来的暴雨以它的方式,考验一座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今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的屯溪银街·黄山路地下商业街暴雨不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黄山区17个老旧小区实施雨污分流建设后,小区居民暴雨天不再犯愁了;中心城区完成整治改造的120个老旧小区实现了“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核销内涝点7处,受益群众近5万人。
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明显增强,这得益于2016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的中心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程,利用3年时间(2016年至2018年)基本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在改造中,更加重视这些易涝点的排水建设,对现有硬化路面进行透水性改造,因地制宜增加绿地面积,提高雨水吸纳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但是,现状并非无可挑剔。暴雨来临,部分路段,积水仍困住了车辆与行人;还有小区,在期待着与内涝说再见……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地下管网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心,也是城市持续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城市在细节中成长,透过眼前正在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持续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等,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城市将变得更宜居更温馨。
新闻推荐
□记者李小云晨刊讯6月30日,记者从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黄山分公司获悉,为确保今年高考录取通知书安全顺利寄递,该公司已积极组织人力、运力,充分做好部署,从对接、收寄、分拣、运输、投递、跟踪查询等...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