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旅游胜地——黄山市,你会想到什么?
对于植根于这片热土的民革黄山市委会而言,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是他们心头的牵挂。他们就是为全民族抗战作出贡献和牺牲的抗战老兵。
“能不能让我们黄山地区的抗战老兵一起聚一聚? ”数年前,黄山市民革党员和志愿者在走访新发现的抗战老兵、黄埔老人毕观林时,老人说出了这样的心愿。民革黄山市委会和志愿者们决定要帮老兵们完成这一愿望。前后历时3年,对黄山及周边20余位抗战老兵进行一一寻访、记录,最终帮助9位老兵实现相聚,这一艰难曲折的过程,被最终剪辑成这部70分钟的纪录片《最后一次集合》。该片荣获2015年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国家档案局主办的“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纪录片一等奖,并被中国国家档案馆永久收藏。
“抗战老兵以前是按天过,现在就要按秒过了。纪录片中的20余位老兵,现在活着的已不到10位。就在今天,又有一位老兵离开了。 ”民革黄山市委会主委江近生说。为了给抗战老兵做一些事情,2014年,民革黄山市委会发出关爱老兵工作的通知,把支部结对帮扶关爱老兵工作纳入支部考核。慢慢地,许多民革党员发现,真正与老兵接触后,他们受到的教育、感受的震撼早已超出了考核本身。
“感谢黄山民革,为关爱抗战老兵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特别是从组织层面,让这项工作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大的认可,让关爱老兵工作有了更坚强的后盾。 ”黄山市关爱老兵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许琦说。
2016年 3月 15日上午 8点,刚一上班,民革黄山市委会办公室电话铃急促地响起,原来是102岁的抗战老兵汪萍的家人打来的。汪老的孙媳妇在电话中说:“爷爷这两天身体情况不大好,送到医院去看病自己把吊水瓶拔掉,坚持要回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江近生立即联系市医院,请求市医院特事特办,派医生出诊。上午9点半,江近生和市委会机关干部、市医院急诊科的两位医生、护士一起集合出发了。10点10分,大家到达老人家中。经初步诊断,老人是胃肠道出血。虚弱的老人看到民革一行非常高兴,一直说:“真没想到你们把医生请过来了,谢谢! ”
除了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民革黄山市委会还提交了 《关于给予我市抗战老兵一定经济补助的建议》提案,得到当地中共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动了黄山市 《关于做好回乡务农抗战老兵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的出台。
2012年秋天,黄山脚下的黄山区谭家桥镇村民夏四林在清理家门口水塘时,发现了一个墓碑,刻有“卫国成仁忠勇已垂千古史、舍身取义英灵应受万世崇”的挽联。得知消息后,民革黄山市委会、黄山区总支和志愿者等非常关注,通过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发现这个墓碑是纪念在抗日战争中阵亡将士的,而且可以推测当年在这里牺牲的抗战烈士至少有1000余人。对此,江近生会同有关人士共同提交《关于保护抗日烈士遗骸重建黄山谭家桥抗日烈士公墓的建议》。在各界努力下,谭家桥镇的川军抗日将士公墓于2015年8月重修竣工,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平台。
从2014年至今,关爱抗战老兵工作已经成为民革黄山市委会开展社会服务、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并已成为“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题和有力抓手。 周福志曹亚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2日下午,黄山市2017年外贸专场银企对接会在屯溪举行。副市长刘光出席会议并讲话。在听取部分银企代表发言后,刘光就黄山市银企对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指出,全市各金融机构要开...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