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养孩子?
我特别喜欢网上流传的这样一种说法:“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争脸,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的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与她同行一段……”
我家有一位上初中的女儿。在与孩子相处的这些年,我认为运动和阅读对孩子影响重大。
运动,是女儿的第一大爱好。孩子是在校园里长大的,有很多比她略大的小伙伴。四、五岁时,看见别人玩滑轮,女儿跃跃欲试,我就鼓励她。先是观摩,然后带她扶着球场外的铁丝网慢慢往前滑,每进步一点点,我们都会欢呼雀跃。一天的功夫,女儿就学会了轮滑。至于滑板、自行车和游泳,都不在话下,七岁时她都一点点学会了。
也许是觉得她在运动方面有天赋,二年级时她开始学乒乓球,而这项运动对她的影响也最大。女儿所在的小学是传统体育学校,每年暑假都会组织队伍参加省里的“黄山杯”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三年级她便有幸参加,四到六年级更是主力队员。然而因为训练时间少,她们的队伍水平和省里其他学校还是有不小差距,每次比赛总赢不了几场。当其他队伍忙着征战淘汰赛时,小组赛便出局的她们就有时间参观了解举办比赛的城市。虽说成绩并不突出,但她着实长了许多见识,也结交了一些其他学校的球友。几年里,她随队去了亳州、蚌埠、六安等不少城市,参加省、市、县级比赛十余次,从三年级时胆小的小队员,成长为队里的“大姐大”。而早早就一个人随队外出,也锻炼了她的生活能力。对于收拾行李、洗衣服、在大城市找公交地铁线路等事务,她都显得格外有经验。当然,长时间的付出也给女儿带来了一些荣誉,乒羽两项在各级比赛中都有获奖。
体育不仅使她有了强健的体魄,对她心理品质的塑造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早,她面对不那么有把握赢下的对手,总是在比赛开始前就打起了退堂鼓,气势上完全被碾压,导致一场场失利。经过多次训练,并在与他人对抗中汲取经验,她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比赛时也更加镇定。这让她在以后面对考试或其他挑战时,都能看淡结果,泰然自若。在运动场上,她叱咤风云;生活中办事,女儿也非常果断,可以说,体育锻炼带给她许多重要的改变。
阅读,是女儿的第二大爱好。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儿童文学是她最早接触到的伙伴。从安徒生、格林的童话,到杨红樱、曹文轩的小说,再到外国古典名著,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读物都丰富了她的生活。最初,她只是对故事内容感兴趣,读得多了渐渐也对文学内涵展开思考。和同学互相借书看,谈论书中情节,都是她最大的乐趣。她的写作能力也因此十分出色。什么样的书就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人格,因此对读物的选择十分重要;但也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不能扼杀她的兴趣。
四年级时,学校开设了电脑课程,女儿开通博客写文章,不仅学会打字、编辑,还有插图、版式等等。女儿常与我分享她的读书心得,或是发表她对书中人物的看法,或是感慨故事内容带给她的震撼。我能惊喜地发现,她的心智在通过阅读一步步提高。她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分析事物也更加理性。书籍给予她的心灵滋养,是其他任何事物所不能替代的。
运动和阅读是孩子成长中的两位重要导师,但将所有这些导师带领到孩子跟前的,还是父母。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是一切的前提。
龙应台说过:“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所以,小学前,培养孩子的专注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课堂上越专注,接受知识就越快且牢。上了中学后,学习效率更高,再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会轻松很多。
我很喜欢董卿的一段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很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我有爱、有尊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仅仅做到物质上的保障、生活中的陪伴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能做到精神上的引领。所以,我也要多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工作更努力,做孩子的榜样。
培养一个“身体健康,心理阳光,自食其力”的社会公民,是我的目标。
养孩子这件事似乎不需要过多思考,每个家长都会做;而成功培养一个孩子却是一门需要长期钻研的学问。
—题记
长镜头
新闻推荐
6月16日上午,市公安局举行创城誓师大会,动员全体民警鼓足干劲、振奋精神、扎实苦干,做好创城交通秩序整治工作。眼下黄山市创建文明城市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人民警察作为创城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